新华网广西频道3月13日电(张虹、刘伟)广西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注重营造特色产业,以做大做强广西品牌产品。
品牌是企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为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西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深入学习《商标法》等法规,增强了品牌意识,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经营,争创名牌。宾阳县制定了创名牌奖励办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主打响“宾阳制造”地方品牌,产品销往国内和东南亚市场。巴马瑶族自治县非公有制企业利用该县独特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香猪之乡”的商标资源,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该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该县已拥有寿山、寿泉、巴马泉、巴马香猪等注册商标30多件。
2004年,广西非公有制经济特色产业主要类型有四种:经济园区型。即根据区位、资源、技术、管理和政策环境优势,进一步发展经济园区,诸如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出口加工园区等。通过发展经济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以南宁高新技术园区为例,已形成医药、生物企业集群,现这个园区已有100多户从事医药及生物技术研发企业,已开发出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新产品400多个,有10多户企业的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独特专业产品型。有的地方生产一些具有特色、工艺精致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产业或产品。梧州人造宝石非公有制加工企业250多户,从事宝石加工人员近10万人,产品款式达上万种,年加工总量达60亿粒,占我国人造宝石总产量的40%、世界总产量的30%;
特色农业产业带型。一些地方通过通道建设、项目带动,调整产业结构,参与区域合作,建设产业带。玉林市形成的容县沙田柚,玉州区大蒜、北流市荔枝、博白县桂圆等产业带,均属这种类型。
公司+基地+农户型。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第一产业中,集种养、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与大市场结合起来,由传统单一农业经营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转变,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这种类型的企业,广西已有400多户,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37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