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烟南移 百色烤烟业蓄势待发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百色烤烟业近两年终于崛起

    1991年和1992年10月,区人民政府连续两次在我市(原地区)召开《百色优质烟生产现场办公会议》,拉开了百色发展烤烟业的序幕。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百色烤烟业近两年终于崛起,百色烟区被烟草界誉为新兴起的优质烟区。

  区域化生产布局基本形成,生产初具规模。本着“优化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目前全市烤烟生产基本形成了以靖西、隆林、德保、田林等县为主产区,以地州、隆或、敬德、平塘等11个乡镇为重点的区域化生产布局,涌现了一批烤烟生产专业村、专业屯、专业户。加速了烤烟业的发展。去年,全市种植面积5356公顷,收购烟叶20.38万担。占全区总量70%。逼近进入全国重点地市烟区行列。其中靖西县地州乡坡豆片连片面积547公顷,交售烟叶2.07万担,为“广西烤烟第一大片”。全市产万担以上的乡镇6个,2000担以上的村18个,1000担以上的屯12个。

    规范化种植技术基本普及,整体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得益于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专家组的具体指导,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一整套优质烤烟规范化生产技术大普及。一是一整套优质烟规范化生产技术方案基本成熟,形成了从育苗、种植、田管、采烤到分级等烤烟生产全过程全市统一的技术目标和必须执行的技术标准。奠定了规范化生产技术基础。二是建立了一支稳定的技术服务队伍。通过从外引进与内部加强培养相结合,目前全市已有烟叶生产专业技术人员452名。形成了县有技术服务中心,乡镇有技术服务站,村有技术辅导员,屯有科技示范户的四级科普网络,把技术培训和指导延伸到村屯农户。烤烟生产技术实现了全程化服务,户籍化管理。三是全面落实标准化种植,程序化管理。田间种植规格合理,烟株发育良好,长势均衡一致,后期分层落黄烘烤好。去年6月,河南农大烟叶教授汪耀富到百色烟区考察时说:“百色烟区规范化生产标准高,整体生产已达到和基本达到国内先进生产水平。”去年,全市收购烟叶上等烟率达34.81%,中上等烟率达94.96%,等级合格率95%,烟叶质量大幅度提高。广西中烟工业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市烟草公司对各县烟叶随机取20个样品,经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和上海烟厂化验,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基本协调,处于优质烟标准范围之内。由于有了良好质量保证,招引了区内外卷烟厂前来采购。烟叶除重点保证区内烟厂的需求外,还销往杭州、宁波、上海、武汉、蚌埠、梅州等名烟厂,实现烟叶零库存。一些原来没有合同计划的厂家,纷纷要求签订增补购销合同。2005年度烤烟生产刚启动, 就有区内外九家卷烟厂达成了共订购36万担烟叶的购销意向订单,其中区内的广西卷烟总厂13万担,区外八家烟厂达23万担。

    产业化经营模式基本形成,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初步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三位一体”联办烟叶基地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烟草公司根据生产需求与资源条件,与农民签订烟叶生产购销合同,提供物资、资金、技术、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按合同定向生产,按时交售烟叶。烤烟生产已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订单农业”;从县到乡都成立了烤烟生产领导小组,建立有烤烟生产办公室(服务站),参与组织生产和各项服务;相应完善了政策引导、企业支持、部门配合、示范带动的产业化运作机制。分解和降低了烟农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解决了各户办不到、不配套、形不成产品规模的问题。实现了扶贫资金、项目、市场、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了烤烟业扶贫开发的发展。

    发展烤烟业,使山区农民看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百色烟区大多是偏僻民族山区,过去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致富门路较少,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发展烤烟业使这些地方群众开启了治穷之门,找到了一条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几年来,种烟到那里,脱贫到那里。许多农户靠种烟有了存款,购进了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建起了楼房。开始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烟农称赞烟叶为“黄金叶”,都说:“黄金叶飘香,花钱不用荒。”
    去年,全市有16083户种烟,销售烟叶收入9742.55万元,种烟户均收入6058元,人均收入1408元。涌现出万元户3100户,双万元户168户。同样在烟区,种烟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385元,不种烟的仅1486元,两者相差899元。靖西县地州乡去年有1790户种烟685.3公顷,销售烟叶2.51万担,烟农收入1420万元,户均收入7933元,人均1586元,有554户收入过万元,创特产税250万元,占乡财政收入80%。这个乡的润远村,地处偏僻深山,过去单一种粮,花钱靠卖柴,住的是“篱笆房”,是县里有名的特困村。近四年来,全村178户种烤烟累计面积268.8公顷,交售烟叶1.13 万担,总收入512.9万元,户均收入2.88万元,人均收入6000元。靠种烟使山村面貌大改观。如今,全村购买手扶拖拉机40台,碾米机186台,摩托30辆,建新房175户。安装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8套,电视覆盖率100%,80%农户用上彩色电视机。烟农广为传诵:“要花钱,要致富,改种玉米走烟路”,“花的烟钱,住的烟房,讨媳妇还靠烟帮忙”。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海长村10队是高山苗寨,共有26户。人多地少,发展烤烟担心影响粮食生产,去年在技术员的帮助下,推广地膜栽培烤烟和玉米套种,试种植的8.53公顷共产烟叶17572公斤,售烟收入18万元,套种玉米也获增产,实现烟粮双丰收。

    烤烟业的兴起,增加了就业,转移了一批农业劳动力,带动了运输服务业、建筑建材业,城乡商品流通活跃。靖西县随着烤烟业的发展,每年从云南、贵州运烤烟煤1.5万吨,到区内外运烟用物资3000吨,年新增3000车辆(次)运输力;年新建、改造烤房2000座,耗水泥砖200万块,全县办起沙砖场80个,烤房建筑专业队8个;每年供应烟用农药、农膜等小商品3000吨,活跃了城乡市场,呈现“一业兴起多业兴旺”新景象。

    借“北烟南移”新机遇,掀起种烟新高潮

    
我市烟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适烟面积多达6.67万公顷,是国家烟草局划定的优质烟生产最适宜烟区之一。目前,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新机遇。全国烟叶生产调整生产布局,实施“北烟南移”战略,国家烟草局对广西优质烟区建设十分重视和支持。广西区烟草局也加大烤烟发展力度,提出要用三年时间生产出100万担烟叶,建成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百色是广西烟叶重点产区,区局(公司)高度重视百色烟区建设,对百色优质烟叶发展寄予厚望,把发展烟叶重点放在百色,给予重点加大投入。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市烟区各级领导以睿智的目光审视未来发展,决心抓住机遇,加大工作力度,乘势而上,力争今年生产出烟叶30万担,明年40万担,2008年达到60万担,把百色打造成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在新一年的烤烟生产将启动之时,市和各县都及时召开烤烟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烟区工作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新一年工作,确立“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主攻质量,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生产方针,动员干部和群众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把握机遇,鼓足干劲,掀起烤烟生产新热潮。做到早计划、早发动、早部署、早行动。为了增加烟农种烟收入,调动烟农生产积极性,市人民政府决定加大对烟农烤烟生产扶持力度,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2005年烤烟生产扶持政策及措施的通知》。在产前烟用物资(专用化肥、农膜、农药等)、漂浮育苗、标准化烤房建设等方面加大补贴;对烤烟生产机耕、烟田保水视情况组织服务补贴。同时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金,用于对受自然灾害的烟农进行适当补偿以及防灾救灾投入。为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市、县各有关部门积极筹措项目、资金,增加烤烟生产的投入。市烟草公司今年计划增加投入1600万元资金,其中投入科技示范田达700多万元,并计划再建设5个基层烟站和一个烟叶中转仓。各县地方政府把烤烟生产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配套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捆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倾斜于烟区。2005年全市将投入烟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达3000万元,投入乡村道路建设3500万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改善烟区生产条件。

    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采取措施得力,激发了烟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发展烤烟生产热情高涨。春寒料峭,从南部的田烟区到北部的地烟区,到处呈现热气腾腾的烤烟生产备耕高潮,目前全市计划落实面积已达8001公顷,比去年增长50%,已完成翻犁碎土,机耕面积达3675.6公顷;育苗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中田烟采用漂浮育苗技术达85%;计划新增标准化烤房8040座,已动工4015座,主体完工1242座;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45名已经到位,他们与原有的技术人员一起,带着《优质烤烟生产技术方案》深入村屯农户,传授技术,办了烟农培训班240期,培训20500人次?。这一切预示着百色烤烟业在新的一年又将上新台阶,百色打造全国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的目标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