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坡试验:可嘉的产业化自觉

 

可嘉的产业化自觉


  认知改变命运。
    马六坡农民的香蕉种植经历验证了句话。3年前,马六坡的农民只会照“老皇历”种香蕉,失败不少,所得不多,属典型的传统农民:与大热门合作后,他们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学习了现代种植技术,变成了以土地使用权和劳力挣取报酬的农业工人;现在,他们立志自己租用土地种植香蕉,做一个有产业化自主意识的农民。3年时间,马六坡村民由于大热门公司的到来,完成了对香蕉产业化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从这个意义上,马六坡农民正在进行有普适作用的实验——让农民不用离开土地挤到城市去,又能够发展农业,创收致富,并且通过掌握土地和技术比一般意义的“公司+农户”有了更强的自主权,向产业化又迈进了一步。
    如果他们能更好地解决销售问题,并且不用大规模整合土地资源,那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特点的产业化道路。韩国高丽参的种植开发或可借鉴,其高丽参的种植也是分散到各农户的,但成立了一个“朝鲜高丽参公杜”的协会组织来负责产品的国内外推广、销售、宣传,每年的销售额达数亿美元。
  所以,或许马六坡实验的操作未必完全成熟,但其志可嘉,仍可探索。 (李波)




马 六 坡 试 验

南宁日报见习记者黄敏 报道




  马六坡正酝酿一次命运的改变。
  马六坡是南宁市永新区坛洛镇庆林衬里的一个自然村。  3年前,村民告别传统的单家独户种植香蕉开始与公司合作,靠出租土地和出卖劳动力获得主要收入。
  现在,村民有了新的志向,又准备用在合作中学到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自己的香蕉地,尝试自己当老板。

  回家种香蕉胜过城里打工

  马六坡种香蕉种出了好日子。
  在一望无际的香蕉地里,农民正在忙碌地采摘香蕉,一箱箱装满香蕉的纸箱堆成了小山。但他们不满足现状,都想拥有象李佩杰一样的前程。
  正在忙碌的马六坡村民李佩杰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种香蕉又赚了一大笔。过去,由于香蕉产量少、个小,质量不高,很少有人上门收购,每到香蕉成熟季节,只能自己拉到坛洛镇去卖,而且卖不出好价钱,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吃了。自己承包的40亩香蕉地,一亩地纯收入仅为200元至300元,一年加起来收入也不过12000元左右。如今可大不一样,他将其中的20亩地出租,仅这20亩土地的租用费和人工管理费,每年就有15000元的收入,加上自己用学到的管理技术种植10亩香蕉地获纯收入3万元,总收入达4万多元。
    收入提高了,生活自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李佩杰家不仅盖起了小洋房,而且还添置了两辆摩托车,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马六坡支书李毅忠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爱往城里跑,想在城里找份好工作,而现在却倒了过来,在外打工的人都跑回村里,他们觉得种香蕉远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

  艰难的第一步

    
与大热门公司的合作,改变了马六坡。
    那龙、坛洛、金陵等地由于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无霜期长,最适宜种植香蕉。马六坡更是有着悠久的香蕉种植历史。然而十几年来,蕉农大多数年头都没有赚到什么钱,未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为什么别人种香蕉能赚钱,我们却不行?”坛洛镇林民洪书记有些困惑,并且开始求索致富之路。
    林民洪书记为此考察了南宁市大部分香蕉种植基地,最终选定了南宁市大热门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切入点。
    然而,方案一提出就遭到村民的反对,村民迟迟不愿签约。毕竟,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难以割舍。因此合作计划一度搁浅。
    但发展机遇时不我待,有困难也要上。
    林书记便背起铺盖,亲自跑到马六坡居住,每天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他向村民承诺,公司会按照合同要求,每年给他们400元/亩的土地租用费,并与他们签订承包管理合同,村民只要按公司要求管理香蕉生产基地,在收获时,还可获得0.14元/公斤或0.16元/公斤的管理费,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导致香蕉减产、减收,太热门公司按350元/月管理费补偿农民。
    尽管如此,村民还是心存疑虑,观望以待。坡里4名共产党员就带头与大热门公司签订合同。并且,经过一年的辛勤耕作,2002年底,这4名带头合作的共产党员如愿拿到了第一笔不菲的合作金。
    看到共产党员种出的香蕉卖价和产量都高于自己种的香蕉,村民的观念终于发生了转变。
    2002年12月,马六坡46户村民正式与南宁市大热门公司签订合同,大热门公司租用马六坡1200亩土地,建设标准化香蕉生产基地。此时,马六坡46户村民也拿到了第一年的土地租用费,而且每年1月5日,他们都会准时领到这笔土地租用费,这更增强了他们合
作的信心。
    原来马六坡的香蕉种植都是一家一户的,整个香蕉地显得零散无序,为了建设标准化香蕉生产基地,大热门公司把每家每户的香蕉地连成片,通过开拓荒山,使整个香蕉种植基地规范化、规模化。
    在公司良好经营模式和科学种植指导下,马六坡整个村的农民富裕起来了。2004年全坡集体收入达到23万元,人均收入3500元。

  被改变的马六坡村民

    
历经磨炼的村民学到了技术,还长出了志气。
    南宁市大热门香蕉种植公司分厂厂长黄庆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农民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耕作,对于科学种植了解甚微。他们公司在别的地方都有香蕉种植场,因此在香蕉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这次与马六坡合作,他们除了要求农民按照他们的统一技术规程操作外,同时还派专人到衬里给农民讲解。起初,很多村民并不相信科学种植,对于他们的做法,很多村民认为“这样做肯定没有收成”。但当村民亲眼见到通过技术种植,真的能使香蕉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升后,他们才慢慢认识到只有掌握科学种植技术。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收益。村民便开始主动学习科学种植技术。
    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村民对于种植就有了底气,因此他们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开始谋划着自己承包土地大面积种植香蕉。
    “有了种植经验当然敢种了,我还打算自己承包10亩地。”村民李朝升一脸自信地说。多年前,他也曾经承包过七八亩香麓地,由于缺乏科学技术,香蕉质量低,很多老板都不愿收购,自己拿到市场上卖也只能卖一两毛钱一斤。特别是1995年,李朝升种出的香蕉颜色黑,像虫爬过一样,大家都不愿收购。当年他种香蕉就亏了七八千元,只好改种别的农作物。
    如今,通过帮大热门公司管理,李朝升终于明白为什么市场上卖的香蕉色泽那么好。“如果让我来种,我也会像大热门公司那样,给香蕉套上专用塑料袋,既让香蕉透气,又使香蕉得到保温,这远比过去用化肥袋套要好得多了。”李朝升乐不可支。
    村民李驿忠也感慨地说,2001年,台风将村里1000多亩香蕉树吹倒,整个村都无收成——尽管事前他们已采用木板固定树干等办法进行防范,却无济于事。“现在不一样了,即使台风来了我们也有办法了。”李驿忠说道。南宁市大热门公司采用调整行距,用绳索相互捆绑固定等方法,令村民心服口服,去年9、10月份台风来时,附近村的香蕉树吹倒不少,然而马六坡种植的香蕉树却毫无损伤。
    “有了这样的技术,我自己种也不怕了。”李驿忠信心百倍地说。

  欲从蕉农变成蕉商

    
巨大的收入差距更刺激了他们。
    他们看到南宁市大热门公司种植香蕉销路如此好,而且每公斤香蕉的卖价都在1.2元至1.4元,这远比他们以往种的卖价要高许多,他们暗自盘算着,如果自己种,收入至少翻一番。在帮公司种植管理时学到先进种植技术的村民不再满足现状,他们又想承包土地,自己来经营管理。
    而且李佩杰的成功种植,已经给村民树了一个榜样。去年,李佩杰除了和大热门公司合作外,自己又额外种植了10亩香蕉地,这10亩地为他带来了3万元的纯收入,更勾起了村民自己种植香蕉的强烈欲望。
    坡支书李般忠给记者算了笔帐,1株香蕉成本大约在15元,而1株香蕉一般会结果20公斤至25公斤,每公斤按1.4元收购价来计算,1株香蕉至少可净赚13元。1亩地以120株香蕉的种植量来算,就能挣1560元,这远比村民目前的收入要高出许多。
    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经过全村村民商讨,李毅忠做出决定,将村里剩下尚未出租的300亩土地分给村里46户农民,让他们利用所学到的种植知识种植香蕉,自己来经营管理。
    李毅忠还表示,如果这300亩土地能试种成功的话,他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通过租用邻村土地的方法扩大生产。
    然而,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李毅忠心中也产生了忧虑,那就是将来香蕉的销售问题。李毅忠认为,种植已不是问题,但如果香蕉种植规模化后,销售必将成为香蕉种植发展的瓶颈。目前,他们正打算成立香蕉协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销售问题,但这不是长久之策,要使马六坡香蕉种植再向前推进仍需进一步探索。
    马六坡蕉农的自立行动能否成功,走出自强的产业化道路?


  专家:如何看待马六坡?

  马六坡现象已经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广西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翁乾麟所长便是其中之一。
  翁乾麟认为,马六坡村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可迅速形成当地主导产业,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体系。农民获得技术,当地政府获益,公司也增加了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赢的合作方式。但这种合作模式,农民仍处于无组织状态,他们没有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农户在参与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企业与农户不能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户不能参与产业化的全过程,得不到产业化的平均利润。因此,村民有“另起炉灶的想法很正常”,而且他们也在“摸爬滚打中体会到自己也能做事了”。
  翁所长说,就目前而言,农户继续与南宁市大热门公司保持“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是较为保守和保险的方式。虽然农民掌握了技术,但是要看到市场也是一个关键环节。要进行大规模化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农民要完成资本扩张还需时日。
    谈到马六坡村民如何在香蕉种植上“更上一层楼”,翁所长认为农民可以有3条路走,首先,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与南宁市大热门公司洽谈,将自己种植的香蕉卖给公司,然后从中获利;第二条路则是成立公司,形成自己的品牌,这样不仅能保证产品销售价格,而且也可避免市场上不公平竞争现象;第三条路则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同业联合体等,或通过经纪人和能人牵头兴办中介组织、创建专业服务组织等方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这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根本途径。
    他说,类似马六坡香蕉销售问题,其实也可借鉴广西其他地方的一些做法,例如田东县的芒果原来也是不好销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成立了合作杜等组织,如今这些组织担当起田东县芒果的销售大任。合作社的负责人与农户的利益挂钩,不仅有固定的工资,还有利益分成,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到外地联系客商、找销路。
    翁所长还告诉记者,此外,政府也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起,在注册、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