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丝绸加工产业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新华网广西频道2月21日电(记者 刘媛媛)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工行业统计表明,2004年广西的鲜茧产量达到9万吨,丝产量达到3500吨,蚕茧产量跃居全国第二。然而丝绸深加工的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丝绸工业总产值的0.5%。面对充足的蚕茧原料资源、低廉的劳动力价格、西南优惠的政策扶持,以及便利的东南亚边境贸易网络,广西丝绸加工产业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据了解,目前在广西投资的浙江丝绸企业占广西整个行业的30%-50%。2002年广西拥有的规模以上蚕丝厂不到20家,2003年已经有了24家企业,其中浙江投资的占50%。

    记者深入广西玉林、象州等市县采访时发现,不少地方已经有很多江浙一带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建设桑蚕基地。前来象州县投资办厂的浙江佳绫丝绸公司总经理谢伟民介绍,企业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象州投资,把蚕变成丝后,100%的生丝拉回浙江加工。同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也成为吸引蚕丝客商的主要原因。据了解,江浙一带农民工平均月工资超过800元,而象州一带平均月工资只需要500元。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企业节省了300元的费用,竞争力大大提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轻工部门有关人员透露,2005年广西将加大蚕茧产量,通过加大财政拨款等方法,对茧丝绸业的技改、项目发展等方面予有优先支持。以蚕茧基地县为中心,大力扶持一批集蚕茧生产、收购、缫丝加工的一体化龙头企业;选择交通便利的重点产区建立2-3个蚕丝绸专业交易市场,构建中西部地区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蚕丝绸交易中心等。同时利用良好的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及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

    据海关统计表明,织纺品和服装是东南亚、南亚从我国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2004年仅广西的服装及衣着附件的出口金额达到19814万美元,同比增长51.6%。2005年1月份,全国纺织服装出口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其中1月份,泛珠三角地区海关出口值为12.48亿美元,占33.5%。泛珠三角地区海关1月份出口服装税收比长三角税收0.77亿元多了67%以上,约占全国出口服装税收的55%。(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