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计划促广西农业尽显风流

    农业,广西经济的重头戏,创新计划的重头戏,一直在浓墨重彩地抒写华章。第二轮创新计划实施以来,它更是亮点迭出,精彩纷呈,黄土地唱出了洋段子,老河流舞出了新旋律。今日的广西农业,已不是人们以往心目中的“老土”行当了,它抖掉一身尘垢,凤凰涅槃;它骄傲挺立潮头,尽显风流。

  2002年广西实施第二轮创新计划,3年里,全区累计组织实施了1800多项农业科技项目,培养、引进、推广应用面在千亩万头以上农业种养新品种1746个(次),其中,546个已成为当地新的当家品种,占25%;218个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合广西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作物品种通过了自治区的审定。另外,引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420多项,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累计达到540多项。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升了我区农业的技术水平。现在,全区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平均达90%以上。

  新品种育种攻关和引进推广促进一批特色产业形成

  农业新品种育种攻关和引进推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科技进步。“十五”期间自治区科技三项经费支持育成并推广的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甘蔗、西瓜和蔬菜等新品种160个,累计大面积推广9000多万亩;育成“苗头”品种309个,有151个正在进行区试。在各地引进推广的农业新品种中,畜牧水产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逐年增加,种养结构在向优质、高效调整。

  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一批特色产业正在形成。桂林市百亩以上成片种植葡萄新品种,蔚为壮观。这些引进的葡萄新品种种植达1.5万亩,售价平均每公斤超过15元。贵港市做大做强优质稻产业,2003年全市种植优质稻280万亩,占水稻面积的90%,优质谷总产12.04亿公斤,销往粤港澳及东盟各国的优质粮达40多万吨,占商品粮的80%以上,农民种优质稻累计增收4.186亿元。还有昭平的茶叶、武鸣的木薯、南丹的瑶鸡、灵山的奶水牛等等,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品牌,带红了一片,带富了一方。

  科技成果转化及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农业水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技术水平。我区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共引进、推广水稻抛秧技术、水稻免耕技术、水牛人工受精、奶水牛标准化生产、甘蔗标准化栽培、电脑农业、农产品无公害种养、水果低改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建立了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261个集品种繁育、筛选和新技术应用试验示范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已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网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和先导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促进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的发展。

  这其中最靓的一笔当属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一线连通千万家,致富尽在点击间。信息技术改造和服务传统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已应用于全区213万亩,分布在30个县,培训农民36万人次,主要示范作物的决策吻合率达到96%,降低成本3.2%-15.5%,亩增产12.6%,亩增效30%。

  崇左市两年共建立扶绥、龙州等5个示范县、25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企业和101个示范农户,辐射32.1万农户,157万人口。市和示范县均建立局域网和信息中心,并以ADSL专线连接互联网,在市、县、乡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农业信息网络,发挥着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农村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引进、网上交易等作用,全市通过互联网促成各类产品交易额达33315万元,还通过网络引进各种生产适用技术67项,新品种28个,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的培育,延长了农产品加工链,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创新计划实施3年来,我区在制糖、粮食、果蔬、中药材、蚕丝、茶叶、饲料、肉类、林化工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突出抓好规范化种植、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加工关键技术的攻关,解决深加工技术难题。全区培植了科技型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232家,形成117.88亿元的总产值。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引导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中草药是广西的一大优势,截至今年,我区已投入引导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创新能力提升等科技项目。现在已形成10多家大中型中成药工业企业带领一批新兴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趋势。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从罗汉果中提取的甜甙95%用于出口,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产品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该公司倡导成立了“桂林莱茵罗汉果种植协会”,首批2000多户会员高标准种植罗汉果5000多亩,给桂北山区农民年均增收3000多万元。

  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培养了大批乡土人才

  科技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涌现了一批依靠科技进步的典型,培养了一大批带头科技致富的乡土人才。他们是一支不走的科技力量,是建设新农村、打造新农业的生力军,他们对自己的土地知根知底,热爱有加,他们的成长就是农村的成长,他们必定能带领乡亲走向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2000年以来,全区建设科技示范村1800个,发展了科技示范户11万多个。通过政策、信息、良种良法、市场服务等集成支持,促进了专业化、规模化种养。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人均纯收入比其他农户平均提高20%以上。更重要的是,一大批带头科技致富的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带动了周边村、户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3年来,自治区表彰奖励的200多人次的种养大王和种养能手,成为了科技服务“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他们在农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轮创新计划促使广西农业走上了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广西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进步对广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期待着广西农业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