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十一五”规划要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

  1月18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北京“《财经》年会:世界———中国2005”上透露,2005年要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将会把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下来。 

    “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制定2006年到2010年的规划,很多经济学家都要参与这个规划的制定,吴敬琏也是其中一员。 

    经过2003年和2004年的曲折和波动,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是促使中国有关人士思考,怎么来坚持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用什么手段促成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深了对中国国情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 

    吴敬琏说,这个认识的提高是无价之宝,当然仅仅停留在认识上的提高是不够的。认识上的提高要有具体的措施,使它落到实处,变成经济和社会的实践。 

    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在最近的一些文件中有一种描述,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资源型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是靠效率提高,而不是靠资本。更新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吴敬琏表示,2005年要把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下来,正好2005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在制定5年规划的时候,经济学界的很多人士都会参与规划的制定。在制定这个规划的时候,将会把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到实处。 

    建国以后,中国走了一条旧式的工业化道路,也就是苏联斯大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道路。为此,中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痛苦的教训。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直在力图走出一条新的路来。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又重申了一次。但什么是新兴工业化道路并没有很清楚及科学的界定,以至于在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时不自觉地又回到老路上来。 

    特别是在2000年国民经济出现重大转机之后,中国出现了非常好的经济形势。加上经过20年的改革,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以后,很多人就容易头脑发热,认为一切腾飞的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于是,就不去研究怎么来实现工业化,而认为现在已经是一马平川,可以放开缰绳地往前冲。 

    吴敬琏指出,从2000年以后,中国加快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但这个道路里面有多少是新的,有多少还是旧的,认识上不是非常清楚。经济工作中有一些制度的安排,仍然是适合一个旧的工业化道路。 

    比如说,对各级官员考核的制度,把产值的增长放在考核指标的第一位;比如说增值税以中央和地方分成的收入制度,都是适合于走旧工业化道路,也就是重产值,不重效率。还有经济参数,在计划经济下留下来的价格参数扭曲,促使人们奔向旧的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