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加快建成供给保障有力、绿色高质高效、产业链条完备、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强国,必须加快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升级。
农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求正确处理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的关系,创新有利于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降低资源环境利用强度、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体制机制,形成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为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构建了基本框架。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2021年,农业农村部等6部门发布《“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科技支撑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为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近年来,我国农业加速绿色化转型,无论是农业农村部开展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还是各地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均取得了积极成效。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业发展进入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新阶段,随着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农业绿色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要看到,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环境治理还处在治存量、遏增量的关口,农业绿色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深入、农业生产方式较粗放、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筑牢农业绿色发展之基。
牢固树立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对农业绿色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增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把握农业绿色发展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有效提升政策执行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既要关注政策本身,也要关注政策效果。宏观政策传导到微观执行层面,必须要有良好的机制。针对当前农业绿色发展中遇到的基础数据薄弱等问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固定面源监测点位、整合现有监测体系,统筹协调监测手段和数据发布,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科学运用统计数据、长期固定观测试验数据和重要农业资源台账等数据资源,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效果评价。此外,还应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将指标制定、量化监控、效用评估的协同发展作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细化的重点。
加快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制定农业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时,需要兼顾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及市场机制的推动作用,有效激发农户积极性。应重视完善金融政策和补贴配套制度,将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协调多主体间利益关系作为重点。针对有关政策不落实、选择性落实、“一刀切”或在执行过程中采取简单粗暴方式等问题,可进行相应的督察检查。
推进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农业补贴应进一步强化绿色农业发展的导向性。将绿色发展理念切实融入农业补贴政策制定和落实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可参照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创新完善传统农业补贴政策,大力支持绿色农业发展。在制定农业补贴政策时,应突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农业结构性调整。
同时,还应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科技支撑。通过推进绿色技术集成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改造,推进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推进绿色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