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创新模式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跨越式大发展

  站在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高处远望,群山含黛,大地披绿,仿若绿的海洋。去年9月,鹿寨县率先推出“县政府+区直林场”整县推进模式,与三门江林场、黄冕林场合作,引入资金活水,仅一年就获得超11亿元专项贷款,流转了11万余亩林地用于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为推动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这是我区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

  近年来,广西深挖“林”的潜力,做好“山”的文章,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科学经营管理,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目前,全区累计建设和划定国家储备林面积超过1000万亩,投入各类资金150亿元以上,建设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A 机制创新:大场带小场,资源变资产

  国家储备林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广西规划建设任务约2800万亩,建设规模全国最大,成为国家层面重点支持的省区,并率先获得国家开发银行100亿元信贷授信,开启了大规模利用开发性金融建设国家储备林的序幕。

  2019年,广西首次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国家储备林核心基地的目标。今年5月,广西出台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明确“到2025年全区国家储备林贷款余额达到1000亿元,新建国家储备林1000万亩”的“双千”目标。

  为加快建设,广西以政府引导、银行融资、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区直林场等国有单位为建设主体,出台了林地林木收购收储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推行林权流转合同鉴证试点,推广“大场带小场,小场联农户”“区直林场+合作社”等合作模式,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绿色通道。

  自2018年开展林权流转合同鉴证试点以来,我区利用长周期贷款盘活近50%国有林地,推动300万亩无证集体林地转变为有效抵押物,有效破解“无证林地无法抵押”困境。

  B 技术创新:良种加良法,砍树不减收

  “我们采用尾巨桉和米老排块状混交,可同时满足两个树种的生长特性需求,通过优化林地利用格局,提升森林生态功能,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11月9日,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柳州召开,与会嘉宾在三门江林场国家储备林新造林示范点考察时,三门江林场场长谢春俊介绍经验说。

  尾巨桉为强阳性树种,偏好阳光充足、通风透气的山腰中上部环境;米老排为弱阳性树种,偏好湿润的冲沟及山腰下部。针对不同树种的特性,该场积极推广混交林营造模式,对优化树种结构,增强林分抗性和生态功能,效果显而易见。

  我区在大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全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以良种壮苗为基础、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大力营造松、杉、楠木、米老排、木荷等乡土和珍贵树种,林木成活率显著提升。目前,我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松树基因库和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拥有全国最优良的杉木种源。

  对单一林相,采取间伐、补植、施肥等抚育或改培措施,适地适树补植补种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培育形成复层异龄林和混交林,构建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质量。

  大力推广林下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通过以短养长,以长辅短,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增加木材资源储备,推动森林资源培育转型升级,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我区正式印发《广西国家储备林建设指南》,明确了储备林建设具体要求,尤其是对项目中桉树发展进行了规范。科学指导营造桉树必须配置种植面积不低于20%的其他阔叶树种,增加混种比例。桉树林地中必须施用纯有机肥或有机质含量大于15%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替代纯化肥,维护并提升地力,推动储备林建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良性循环。

  C 经营创新: 储备林+N模式,一赢变多赢

  山楂是国家储备林发展树种之一。近年来,鹿寨县依托导江乡龙母屯国家储备林项目,大力建设山楂种植基地,延伸发展山楂加工产业,同时通过林地流转、林木收储、林地入股等模式整合周边国家储备林资源,打造出4A级“山楂之恋”乡村森林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升级建设“林养游”一体化康养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吸引游客10万人次,直接经济收益500万元,为周边群众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年人均收入可提升8000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依托国家储备林建设的生态优势,广西以储备林+林下经济、储备林+森林康养、储备林+生态旅游、储备林+林业特色产业、储备林+乡村建设等“国储林+N”模式,深度融合生态景观、林副产品等特色资源,培育打造一批国家森林步道、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进一步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真正建成了多功能森林。

  广西以储备林建设为抓手,积极创新“林地入股”“合作分成”等合作模式,不断铸牢参与者利益链条并持续向集体林区延伸,有效推动林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逐渐构建起政、银、企、村、农多方利益联结,推动形成“社会得生态、国家得木材、地方得投资、企业得效益、农民得收入”多赢发展新格局。项目实施以来,广西有效促进林农劳务收入增收近40亿元,推进价值约40亿元的林地林木提前变现,累计创造4万多个就业岗位。

  “国家储备林建设意义重大,机遇前所未有。”自治区林业局局长黄显阳说,下一步,广西将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创新推广“县政府+区直林场”、PPP项目等多元合作模式,不断加深集体林区参与度,持续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记者 王艳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