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文化塑灵魂 旅游振乡村

  ①隆林彝族火把节。

  ②乐业有机猕猴桃已发展到2500亩,图为当地群众采摘猕猴桃。

  ③茶山金字塔——雾绕茶山。肖发凌/摄

  ④“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田阳区巴某村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⑤矮马枫情。黄 靖/摄

  ⑥世界自然跨度最大的水上仙人桥——乐业布柳河仙人桥。

  隆林苗族跳坡节——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

  3月8日,2020“诗在壮乡 何必远方——广西人游百色”文旅复苏行动启动仪式在百色乐业县人民广场举行。图为百色市政府相关领导为旅游企业授旗。

  “全国芒果之乡”田东县芒果节热闹非凡。

  靖西市举办居家灵活就业培训班。

  凌云浩坤湖景区。

  田阳田州古城。

  乐业大石围天坑景区。

 

  “筑牢农村文化之基,补足信仰精神之钙,引领脱贫发展之舵”,这是精准扶贫系统工程中文化的责任与担当。百色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简称“百色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百色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文化扶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强力实施旅游扶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改善了乡村发展环境,鼓了群众的腰包。

  1

  文化扶志行稳致远

  “看了《扶贫路上》,我对黄文秀的精神有了新的理解,我要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日前,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在百色上演,右江区阳圩镇孟沙村驻村第一书记黄钰程说。

  《扶贫路上》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浓缩呈现全国脱贫攻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点燃了新时代的精神火炬,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拿出冲刺姿态,决战决胜最后的贫困堡垒。该剧由百色市主导创作,市文旅局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为该剧顺利上演作出了突出贡献。

  脱贫攻坚越到最吃劲的时候,越需要文化的助力。百色利用好精准扶贫的政策优势、老区的政治优势以及民族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在文化育民上下功夫,推进“扶智”与“扶志”相结合,使文化与物质的双输入转变为内生动力。百色文旅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科学谋划文化扶贫整体工作,统筹了文化基础设施、文化遗产项目、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演出等项目和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强化扶贫先扶志,助推精准扶贫进程。

  整合资源,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深化“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建设、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能力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立足实际,切实整合现有的文化站、“农家书屋”、电影放映、文化广场等设施资源,充实“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建设、活动内容。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投入6亿多元,在12个县(市、区)建成1657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在贫困村覆盖率达到92%。通过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文化脱贫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

  抢抓机遇,落实政策,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百色文旅局强化文化脱贫担当意识,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坚持以“文艺、电影、图书”三下乡活动为主导,把“扶志扶智”工作贯穿始终,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教化于民。2018年以来,开展文化惠民扶志扶智培训450余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600余场次,文艺下乡演出380场次,组织、指导文化中心、社会团体编排文艺节目进行汇演400余场次。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加快了“扶志扶智”工作的步伐。

  因势利导,精准浇灌,文化富民。该局始终坚持文化“三贴近”,本着文化扶贫原则,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送文化、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产业扶持、特色引导、“文化扶贫+”“旅游扶贫+”、渠道拓展、展会展示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变“输血”为“造血”,转变群众思想,开阔群众的视野,力助群众脱贫。

  非遗生产性技艺与精准扶贫相结合走在全区前列。坚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为方针,在百色壮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框架下,出台了《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项目保护开发实施方案》,对全市非遗生产性项目的保护利用进行整体部署。同时,靖西市、右江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了《壮族织锦技艺五年保护规划》《壮族麽乜保护利用规划》《民族服饰发展规划》等针对性政策,保障非遗保护与文化扶贫攻坚相互融合发展,非遗助推精准扶贫走在全区前列。2019年以来,百色市共实施非遗扶贫项目48个,实现年产值5000余万元,项目涉及群众68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500余人,人年均增收3400余元。

  “在文化惠民上出真招、见实效,做到贫困群众在哪,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贫困群众在哪里,文化扶贫就精准深入到哪里。”百色文旅局局长刘序畅表示,该局继续在文化富民上有创新,借力国家文化政策,积极抢救发掘本地文化精髓,并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

  2

  留住乡愁绽放新颜

  日前,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浩坤湖风景区村民韦立新的客栈——好客客栈开张了。韦立新之前是一名“广漂”,2016年百色开始打造浩坤湖景区,他返乡创业。湖边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倍受游客青睐。

  昔日贫困地,如今成了网红旅游打卡地。浩坤湖景区作为百色市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探索建立资源租赁、发展特色产业、群众参与就业、景区收入分红、旅游企业带动、资产入股等“六个一”旅游扶贫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资源租赁模式,租赁群众土地、林地等资源,增加农民收益。发展特色产业模式,组建景区特色养殖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渔业,增加种养收入;群众参与景区就业模式,直接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景区收入分红模式,将景区总收入的10%给群众分红、给每个村1%作为村集体经济;旅游土特产品带动模式,在景区内划定区域,由农户售卖土特产品增加收入;资产入股模式,将参与扶贫移民搬迁的农户原有房屋、土地、宅基地交由景区经营,入股分红。

  百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等著名“红色景点”,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靖西通灵大峡谷瀑布是中国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聚居着壮、汉、瑶、苗、彝等七个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淳朴浓郁、多彩多姿。

  百色文旅局依托丰富资源和区位优势,开发新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致富综合体,以“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锻造新的生产力。该市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启动旅游扶贫“十带”行动,即:“景区带村”“旅行社带客”“酒店带业”“规划带开发”“宣传带市场”“培训带服务”“政策带创业”“项目带环境”“消费带农产品”“示范点带产业链”等行动,精心打造了4条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业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打造“右江区-凌云县-乐业县”长寿养生线路。游客可体验到右江区民俗风情长桌宴,品凌云白毫茶,吃乐业红心猕猴桃,住乐业富氧酒店。

  整合右江河谷优良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平果市-田东县-田阳区”休闲农业观光之旅。该路线以田园风光、乡土文化、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线路。游客可采摘原生态平果火龙果、尽享田东芒果盛宴、感受田州古城风情。

  以中越边关、异域风情和少数民俗文化资源为重点,打造的“德保县-靖西市-那坡县”边关风情旅游线路。该线路是集边关风情、生态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文化体验为一体,游客可以品尝德保脐橙、亲密接触德保矮马、订购靖西绣球和壮锦、倾听那坡黑衣壮山歌。

  以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文化资源为元素,打造“田林-隆林-西林”少数民族风情之旅。这条线路以体验古老的少数民族风情、参与特色节庆,探索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为特色。有田林瑶族盘王节,隆林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西林句町文化节等节庆。

  截至2019年底,百色有4A级景区13个、3A级景区12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广西三星以上乡村旅游区12处、广西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0家。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百色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