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4月28日召开的广西牛产业发展情况新闻座谈会上获悉,我区以牛品改工作为突破口,把开发利用杂交牛、提高养牛科技水平、发展养牛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凸显良种化、示范效应、经济效益三大优势。
改良面与改良数量不断扩大,良种化优势明显。为推动肉牛改良,全区100多个县参与肉牛改良工作,年均开展肉牛品种改良35万多头次。目前,牛品改体系已基本实现全区覆盖。2017-2019年,全区累计人工授精配种母牛105.76万头,产杂交牛仔70.39万头,牛良种覆盖率从30.12%提高至38.51%,良种化程度日益提高。
牛杂交改良示范区相继形成,示范优势凸显。2019年,全区共建成25个牛改示范区,示范区共有肉牛养殖户8502户,牛存栏3.01万头,能繁母牛存栏1.45万头,其中杂交能繁母牛存栏8998头,能繁母牛良种覆盖率达62%,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杂交牛群集聚区,示范区饲养杂交牛越来越多,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养殖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
品种改良助农增收效果显著,经济优势凸显。我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开展牛品种改良,挖掘牛的产肉产奶性能,让农民找到养牛除了役用之外的经济效益。经测算,每头杂交牛比同龄本地牛高出3000-4000元的价值。2019年全区生产杂交牛20.12万头,按95%成活率计,平均一头杂交牛售价比本地牛高3000元推算,全区农民通过饲养杂交牛增收5.7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