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为干事创业者搭建好平台

  “我有能力和信心带领大家发展产业增收。”近日,37岁的刘永洪看到县里发布储备村级后备人才的公告,第一个报名,自荐为蒙山县西河镇桐油坪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才。

  刘永洪曾在外打工,返乡后创建了蒙山县丰达水果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引进水果产业优化互补技术,主动帮助农民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成为附近小有名气的经济能人。

  今年4月,梧州市下辖的7个县(市、区)分别发布了储备村级后备人才公告,全市一周内累计报名人数达3139人,其中外出返乡人员报名的比例达到40%。

  越来越多返乡人士参与村干部竞聘,与梧州市长期下功夫搭建村干部干事创业平台、想方设法提高待遇的做法密不可分。

  自实施“东融”战略以来,梧州市利用靠近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深入实施“群雁回引”工程,为外出人士返乡创造条件,吸引一大批人才回流担任村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A 搭建平台聚人才

  “既给了我们发展的舞台,也解决了我们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大家愿意返乡发展。”苍梧县狮寨镇思丰村党总支部委员欧锦超说,他2005年到广东郁南县学习砂糖橘种植技术,学成以后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回乡发展,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进种苗种植砂糖橘,成了村里第一个靠种植砂糖橘致富的人。2010年,第一批砂糖橘成功上市,当年他就收入5万多元,在他影响带动下,不少村民从广东返乡,跟着他种植砂糖橘,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跑人。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地理位置与广东省毗邻,梧州市下辖的各县(市、区)有不少群众外出打工,珠三角工厂的流水线、城市的建设工地,到处都能见到梧州籍农民工的身影,农村人才外流,一度给村干部队伍的培养带来了诸多困难。

  据了解,为了提高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让众多乡土人才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梧州市从政策、待遇上向村级组织倾斜,用事业和待遇留住人才,吸引在外能人回村兴业。

  一方面,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强化指导、提供援助、孵化项目等措施,盘活村集体土地、山林等资产资源43.5万亩,为集体收入“薄弱村”落实扶持资金1.49亿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478个,使回乡能人的干事创业舞台更加广阔。

  另一方面,全面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结构性报酬制度,将村干部的月平均报酬由原来的1700元提高到目前的2700-3500元。村集体有钱办事,村干部待遇明显提高,开展工作比以往更有底气,大家参与基层组织工作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B 多向“引雁”助发展

  选人视野窄,一直是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短板。为了让农村基层干部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梧州市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多渠道回引乡贤。通过结合日常督导、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调研等,分类建立村级后备人才信息数据库,全面掌握了3600多名农村优秀人才情况。

  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按照“本地调研中挖掘一批、党员群众中举荐一批、外地联络中召回一批”的工作思路,拓宽了村干部选人用人视野,将致富带头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充实到基层队伍当中。目前,全市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常态化储备人员8100多名,其中致富带头人4800多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000多名、35岁以下的有2400多名,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年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些广州、深圳等地的返乡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回村,不仅改变了原来村干部的思想和观念,同时也利用自身资源打通了本地产业的“东融”通道,使三黄鸡、黄金蜜露瓜、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农产品贸易的各个环节。

  藤县天平镇新兴村农民工创业园有电子厂、制衣厂等小微企业10多家,直接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打工不用出远门,种养有现成项目。”村支书杨耀庆称,近年他利用自己过去在广东打工创业时的人脉关系,大力引导外出打工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发展种果、养猪、养鸡业,开发石马山风景旅游区。

  C悉心“哺育”促群飞

  人才的引入,给农村基层注入了强大活力。但如何发挥好这批后备干部作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角色定位,成为梧州市培育村干部队伍的重点。经市、县组织部门与村干部面对面了解,多方征求意见,梧州市转变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思路。

  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少数”。2020年梧州市出台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大力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及其后备人选队伍建设。同时,对部分情况复杂的村,采取“从外引、跨村调、机关派”的方式,择优选派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截至4月底,全市行政村均按照1:1的比例配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28个村向社会发布公告遴选村党组织书记,944名“头雁”后备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中锻炼。

  推行“镇村联育”、熟手“传帮带”等活动。该市除开展培训外,还安排后备人才到乡镇党委、政府跟班学习,担任集体经济项目联络员等职务进行实岗锻炼,并从每个行政村第一书记、包村组长中确定1-2名“导师”,提升后备人才的跟踪帮扶实效。

  岑溪市建立镇级跟班学习制度,每年安排一批发展成熟的后备人才到乡镇党委、政府跟班学习1个月以上,今年第一季度共安排70人到乡镇有关部门跟班学习,预计年内可培育优秀村级后备干部人才600多人。

  现在,全市共落实1300多名村级“导师”、21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8100多名在任村干部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其尽快熟悉基层组织架构和日常工作,服务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