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建设引领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发展”的理念,主动下沉服务企业,多措并举加快重大项目全面复工和开工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领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今年以来,自治区相继出台加快重大项目建设“9条”、稳投资“10条”、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后补“10条”、PPP工作“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步伐。截至3月23日,全区统筹推进的制造业重大项目共280项,其中竣工投产项目52项、续建项目195项、新开工项目33项。全区制造业续建和竣工投产重大项目已实现100%复工,新开工项目根据工程进度有序推进。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按照自治区“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部署,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明确每个市重点发展三个主导产业,通过抓创新、调结构、创品牌、促融合、拓市场、建机制、优布局,

  推动产业差异化、错位化发展,打造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把发展的方向、工作的重点和主观的努力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聚集了申龙客车、玉柴专用车等商用车企业以及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南宁华数轻量化电动汽车设计院等一批研发机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桂林市聚焦电子信息产业,新引进实施100个计划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现新引进区外境内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正积极推动量子通信等一批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并抓好华为科技城、深科技二期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稳投资、抓产业、强后劲,项目是支撑。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项目这颗“苗”选准、种下、育好。为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难题,2月18日以来,自治区发改委每天召开重大项目复工复产调度会,3月中旬以来,针对重点领域进行重点调度,正式启动工业(制造业)运行周调度,密切跟踪监测全区工业(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梳理各地区出台的与制造业相关的促进生产、消费、出口、投资、转型升级等相关政策,及时反映重大工业项目需要国家层面予以协调解决的问题,争取拿出一批实实在在的硬措施、真办法。

  今年,我区将以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为契机,掀起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浪潮,引领推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重点推进“民企入桂”“央企入桂”“湾企入桂”和“引金入桂”招商行动,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对接先进生产力,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对接长三角、京津冀,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培育5G、大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引进成长型创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创新团队,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

  ——加快推进“双百双新”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开展制造业发展攻坚突破年活动,重点推进“5个50”项目建设,即实施50个“双百”产业项目、50个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5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50个轻工业重大项目、50个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全面实施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开展全区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百日攻坚行动。从3月至6月用一百天时间,组织各设区市党政领导干部围绕全区6000余家工业企业、工业投资项目,聚焦工业龙头企业、“双百双新”重大项目,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达产超产、服务企业、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产业链协同、政银企对接、就业用工服务等六大行动,推动企业和项目开足马力达产增产,尽快把因疫情影响损失的产量产值及投资进度弥补回来。

  ——进一步围绕破解项目建设瓶颈,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难题,通过全面推行项目容缺审批后补制度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强化资金保障等措施,力促重大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