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桂林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 旅游消费破千亿

  今年春节黄金周,桂林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9.97万人次,同比增长12.79%;实现旅游消费29.42亿元,同比增长13.26%。国内权威旅游网站《2019春节长假旅游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桂林又一次入选“春节国内游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2018年,桂林市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200亿元,分别增长22%、33%,旅游业成为桂林千亿元产业。

  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持续稳步推进并纳入自治区核心发展战略,获批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重大机遇面前,桂林旅游创新发展,各项指标再创新高,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成绩亮眼,为全国旅游界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深耕细作

  “优质旅游”成品牌

  大年初三,游客钟义兴一家从广州自驾抵达桂林阳朔。他们或骑自行车徜徉在十里画廊景区,尽享秀美如画的山水风光;或乘坐排筏在遇龙河上,兴致高昂地进行山歌对唱。当晚是《印象·刘三姐》新年的首演日,精彩的演出让钟义兴一家过足了瘾。像他们这样选择在桂林度过春节假期的游客,近年来数量激增。

  “桂林旅游总消费破千亿,不仅得益于接待游客总人数的大幅增加,更得益于过夜游客的增加。换句话说,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优质,游客比以往愿意待更多时间,这直接拉动了旅游消费。”桂林市旅发委主要负责人说。

  而这背后,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深耕细作。

  重大项目强劲推动,“桂林优质旅游”品牌战略成果丰硕。2018年,该市13个旅游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37.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22.48%。其中,“一键游桂林”智慧旅游项目,基于云计算互联网技术,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监管平台,得到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目前,旅游综合服务平台“i游桂林”已升级到2.0版,探索出“金融+互联网”共同支撑旅游诸要素升级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联合运营。

  据介绍,“i游桂林”可通过大数据对游客喜好进行分析,精准推送。智能的“小i”客服和专业的旅游顾问,可根据游客需求定制出个性化路线。“i游桂林”还推出商家诚信查询功能、旅游监管平台功能,让游客省心、放心、开心地畅游桂林。

  完善网络

  通达景区“最后一公里”

  作为国内唯一“一市九站两高铁”的设区市,桂林已初步建成包括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在内的区域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让游客来往更加便捷。但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更好解决景区“最后一公里”通达问题?

  该市的做法是积极建设三级旅游集散中心,通过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与景区之间的直通车、城市旅游大巴,形成旅游集散网络。此外,该市还推进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建设,打造了百里漓东和秀峰中英文标识示范区。同时,桂林千古情、全州天湖度假区滑雪场等新项目迅速占领市场,8条大桂林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推进。

  该市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动作为,推进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发展,发挥旅游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该市与爱彼迎合作的龙胜金江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成为全国旅游扶贫的成功案例。

  该项目为期两年,邀请全球知名设计师对当地传统干栏式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共享民宿,提高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该项目改造完成的6间共享房屋已正式上线,惠及全村38户家庭百余人。据了解,去年桂林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就超过3000万人次。

  先行先试

  创新探索新机制

  保持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市还担负着国家赋予国际旅游胜地“先行先试”的职责和重任,积极创新探索新机制、新做法,在多个领域成为全国、全区第一。

  在全区率先建成“1+3+N”旅游综合执法模式——“1”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3”即旅游工商分局、旅游警察支队、旅游巡回法庭,“N”即多个涉旅部门。成立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形成旅游市场“协管员”模式。深化导游体制改革,对1.1万多名导游换发电子导游证,建立全市导游执业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电子行程单”,初步实现对导游执业全过程、动态化服务监管。

  成立广西首家、全国第三家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游客在桂林旅游购物可享30天内无理由退换货服务。

  “双创”工作保持全区领先,从“景区旅游”迈向“全域旅游”。广西16个县(市、区)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该市就占了5席。“厕所革命”连续3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18年,共完成530座旅游厕所的改造。

  “全力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版’,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升级版’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研究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措施。”桂林市委主要领导说,“同时,加快推进阳朔、兴安、龙胜等创建单位通过国家及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验收命名,及时总结并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