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多措并举助力脱贫 致富带头人带领乡亲脱贫

  丰收的大青瓜让村民喜笑颜开   通讯员蓝洲

  韦忠勇在养殖场工作

  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上林县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后,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上林县涌现出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从外地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开辟多样的经济收入方式。上林县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的问题,努力为全区乃至全国树立可借鉴可复制的“上林模式”。今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南宁市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9.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6.64%下降到2017年底的5.02%,205个贫困村和1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

致富带头人带领乡亲脱贫

  30岁出头的韦忠勇是上林县白圩镇繁荣社区土生土长的年轻人。韦忠勇因小儿麻痹症,左腿几乎失去知觉,行走艰难。他发现,家乡的大石山特别适合养殖黑山羊。2014年初,韦忠勇夫妇花光积蓄及向亲友借贷,在白圩镇赵座村山脚下建起了一个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购置26只山羊开始养殖。他们还得到了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县残联每年会举办两期残疾人养殖技能培训班,韦忠勇从那里学到不少宝贵的畜牧业病害防治技能。不仅如此,韦忠勇还得到残联免费赠予的一批鸡苗。

  2016年12月,韦忠勇参加了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二期培育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从2014年到2016年,韦忠勇从培育班累积了知识,养殖场出栏了了5批山羊,销售收入22万多元。

  韦忠勇继2016年3月15日成立上林县白圩盛荣养殖合作社后,又成立起白圩镇光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盛荣及光华两个大养殖场。如今,合作社存栏肉牛上百头、山羊100多只等,先后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达37户。贫困户年分红不低于4800元,目前已经得到两次分红共15万多元。

  除了年底分红,贫困户还可以到合作社干活领工资。同样是残疾人的贫困户韦定强入社后,凭借分红及务工工资收入,生活逐渐好了起来,2017年顺利娶上了媳妇。

设置创业课程培养带头人

  如今,上林县的各乡镇、村屯,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着一支支“不走的扶贫队伍”,以打赢脱贫攻坚为目标,带领贫困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出发。

  “我们夫妇俩认领10亩地种茄子、小芥菜等多种生鲜菜品,4月份以来已收成10多茬,纯收入已有2万多元!自家种菜又由公司保价收购,我们觉得不是在打工,而是在创业!”近日,上林县巷贤镇卢荻庄生态农业基地里,贫困户吴秀琴摘下成熟而富有自然黏性的大青瓜,乐呵呵地说。今年2月,上林富之康农业发展公司注册落户该村。村民流转一亩土地年可获600元收入,但认领土地来种植的农户仅用付租金4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还不用交一分钱,且蔬菜销售收入全部归种植者所得。

  上林县通过整合广东、广西两地的创业导师资源,加上建设完善的师资库以及科学设置的创业课程,全县上下形成了粤桂协作共同培育致富带头人的格局。数据显示,2016—2017年,上林县共培育致富带头人303人,其中,216人创业成功,带动6100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30%,其中5087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占全县脱贫总户数的58%。

  “通过粤桂协作体验式、保姆式的教学培训,参训致富带头人学员的思想观念、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得到明显提升。”上林县委书记梁平江介绍,全县已有180名学员成立或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3个,涌现出一批创业成功、带贫益贫效果好的优秀学员。同时,上林县还依托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各实训孵化基地、农家课堂等,开展系列创业、产业、实用技术等培训班168期,培训学员达1万人次。

  2015年底,上林县有贫困村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619户、贫困人口81129人,贫困发生率20.71%。经过两年脱贫攻坚,实现8779户36723贫困人口脱贫,18个贫困村摘帽。2017年底剩余贫困村4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8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21%。今年3月,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现场会在上林县召开,树立推广创业减贫的“上林模式”。

驻村第一书记积极找项目

  南宁市深度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缓慢,要彻底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要打破制约贫困村经济发展瓶颈。2015年9月以来,南宁市精准选派了421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两年多来,第一书记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排头雁”作用。

  2015年9月,被选派到邕宁区百济镇新平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的杨修凯找到新平村贫困的最大问题——路不通。在她的努力下,新平村在2016年修建了19条村道,那伦、玉迫两个屯第一次可开车进村,圆了村民的修路梦。两年多来,杨修凯又联系引进龙头企业广西凯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1000亩的新平村金柑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金香柑;成立5个合作社,村里形成了种金香柑、绿色水稻、指天椒和养殖水牛、蚯蚓等特色产业;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扶持资金投入金香柑、水牛、光伏等产业中,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达到5.5万元,预计今年超过20万元;动员青年返乡创业,23名青年回乡创办了养鸡、养鸭、养牛等养殖基地;村党组织制定了值班制度、每周例会制度,开设“榕树根讲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2016年底,新平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2017年,新平村脱贫的贫困户没有一户返贫。

  南宁市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大行动,各县(区)统筹安排每个贫困村每年10万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经费。各选派单位每年为本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每人安排1.5万元驻村专项工作经费。而各级党组织则从严落实市委坚持更加注重在“四个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的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对驻村工作期间表现优秀的,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符合提拔条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必须优先提拔重用等。

南宁市多措并举助力脱贫

  今年以来,南宁市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南宁市坚持实施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南宁扶贫亮丽名片;坚持全方位粤桂扶贫协作,构建助推脱贫攻坚新引擎;坚持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数据管理“云平台”;坚持加强“阳光扶贫”建设,完善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扶贫资金监管系统等。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9.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6.64%下降到2017年底的5.02%,205个贫困村和1个贫困县(区)实现摘帽。

  但是,目前全市尚未脱贫的还有3个国家级贫困县、216个贫困村和21.8万贫困人口。其中,马山县是深度贫困县,隆安县都结乡是深度贫困乡镇,全市有56个贫困村是深度贫困村,都是“硬骨头”。此外,还存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存在难点、产业瓶颈仍然比较突出、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和难点。

  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南宁市将加大发展特色产业规模;重点建设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主动对接茂名市的对口帮扶县市,在易地扶贫移民村,引进建设1~2个“扶贫车间”;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产、供、销无缝对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