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建设打通肠梗阻 广西开放发展新格局正形成

  记者胡铁军

  今年春节,来自泰国、越南的樱桃、榴莲、火龙果、菠萝,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虾仁、草虾、带鱼等海产品,摆上了兰州市民的餐桌。这些新鲜食物,与千里之外的广西紧密相关。

  由广西出海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连接中国西南西北腹地和东南亚国家,有效衔接了“一带”和“一路”。南向通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是广西正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的缩影。

  近年来,广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赋予的“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四维支撑、四沿联动”的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5年来,全区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3.8%。1978年广西GDP仅为75.85亿元,2017年达2.04万亿元,增长269倍,年均增长15%。

  开放促发展,广西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由西南边陲向对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的转变。

  通道建设打通肠梗阻

  重庆,中国西南腹地的物流枢纽;新加坡,马六甲海峡的国际航运中心。多年来,连接这两个点的运输路线,是由长江入海再南下,就像阿拉伯数字“7”的形状。而通过广西出海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另辟蹊径,近似于在两个点之间画上一条直线。

  相比传统航线,南向通道运距缩短约1000公里,运时减少12天左右,中转通关通检效率由4小时降低到1小时,铁路双向运费下浮30%,港口作业费率减免50%,中转关检费用降低80%。其所节省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蕴含的发展机遇,不言而喻。

  南向通道从默默无闻到声名远播,只花了不到两年时间。2016年,重庆组织专家考察团到广西调研,希望开通一条从重庆经广西中转,贯穿中南半岛连接新加坡的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去年9月,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在重庆首发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今年3月31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已开行南向通道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到发111列(其中始发51列、到达60列),中欧班列钦州至成都1列。

  南向通道建设为广西开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并将成为新一轮开放发展的强大引擎。

  以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广西持续发力改善交通条件,重点突出沿海、沿边、沿江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沿线,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目前,广西高铁建成运营1751公里,通达区内12个设区市和周边所有省份,铁路旅客发送量年均增长30%以上。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89%的县通高速公路,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建制村公路通畅率99.8%。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400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68%。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别达2.5亿吨、1.1亿吨。

  作为南向通道和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依托,广西北部湾港发展迅速,与7个东盟国家的47个港口建立海上运输往来,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形成内陆腹地走向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战略支点助推产业发展

  在北海中电产业园内,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企业冠捷集团基地一片繁忙,流水线上的显示器正在进行组装、检验和包装,随即发往欧洲。

  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朱民说,北部湾的海运、劳动力等优势,吸引他们将工厂从东部搬到了广西,还带动了六大相关产业链集群相继入驻。

  10年前,北海工业园区只有10余家企业入园,目前增加到近60家,园区实现产值超过600亿元。

  在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加速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说,北部湾经济区逐步形成现代临海工业体系,成长为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

  湖南在钦州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及专业配套码头;云南将在北部湾经济区集中建设园区。重庆、四川等省市纷纷签署合作协议,在广西沿海布局产业园,打造临海产业“飞地经济”。

  逐渐崛起的北部湾经济区,成为连接东部粤港澳地区、西南中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核心支点。

  向南,广西深化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东盟已经连续17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2017年广西与东盟贸易额达1894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49%。向东,广西提升对粤港澳台开放合作水平。CEPA先行先试政策扩大到广西,两广经济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向西向北,广西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功能。与重庆、贵州、甘肃等省市合作推动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与西南中南地区战略规划、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生态环保等合作全面加强。向发达国家开放,广西对接欧美日韩等经济体先进生产力,引进欧美日韩资金占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的10.7%。

  2017年北部湾经济区6设区市进出口额3318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85.8%。经济区内的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个核心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5亿元左右,约占全区36.5%。北部湾经济区以不到广西1/5的土地和1/4的人口,创造了广西超过1/3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和近一半的外贸总量。

  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

  柳工印度工厂,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印度正式投入运营的首个生产基地。厂长普拉萨德·瓦士那夫介绍说,该厂的机器装配设备高度现代化,可以灵活地进行不同产品线的组装,如装载机和平地机等。目前,产品已出口到阿曼、尼泊尔、孟加拉、斯里兰卡以及多哥等地。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把东盟作为对外开放合作的首要方向和战略依托,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人文交流、农业科技等领域加强开放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广西与马来西亚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钦州产业园区完成启动区产业布局,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年产350万吨钢铁项目成功试投产。北部湾港务集团收购关丹港40%的股权并主导建设,正式接管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顺利落地。

  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完成一期建设,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印尼制造基地年产15万辆整车项目于去年7月正式投产。该园区工业配套公用设施85%来自中国,有17家国内企业一起到印尼设厂共同发展。柳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和上汽通用五菱合作,依托当地的职业院校开设汽车培训中心,开展境外招生和职业教育培训。

  在老挝,由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试验筛选出的火龙果喜获丰收,受到市场好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张小川说,作为中国在东盟国家建设的第一个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已成功试验筛选出40多个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推广面积1700多公顷。此外,试验站还为老挝培训技术人员达到800多人次。

  目前,广西已在老挝、越南、柬埔寨3个东盟国家建设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引进试种示范水稻、蔬菜、瓜果等新品种300多个,示范推广面积近4万亩。

  一步一个脚印,广西的开放平台作用日益凸显。连续举办14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东盟国家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