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南区,设立广西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园;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大的发那科公司,与城市职业学院成立柳州FANUC机器人学院,武汉华中数控与广西科技大学成立广西科大-华中数控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在鱼峰区洛维工业园,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3D打印快速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科大智能、中国自动化科技联盟等智能制造专业机构,相继落户柳州……柳州市智能制造生态初步形成。
A 工业机器人每年递增上千台
在广西汽车集团,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技术而建立起来的整套汽车座舱数字化生产线,比起一般装配生产线能减少人员配置30%左右,整体制造成本下降约20%。
智能制造从工业机器人开始。2016年起,柳州工业机器人以每年1000台的增量递增,目前全市工业机器人存量近4000台。同时,工业机器人系统每年增量近200套。
在柳州,汽车、机械等大中型企业正应用机器人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机器换人以及智能工厂建设。柳州市政府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2016年出台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暂行办法,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企业购买、生产工业机器人和培训工业机器人操作人才。同时,利用柳州具备工业机器人应用和系统集成的基础,通过招商引进和本地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工业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人机智能等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建立机器人推广应用创新平台与服务中心,致力于将柳州打造为西南、华南地区最大的面向汽车、机械等行业的专业工业机器人制造基地。目前,柳州汽车行业使用机器人比例高达96%,其中主要涉及的工艺类型包括焊接、装配、涂装、搬运、上下料等。在这些工种中,焊接机器人应用最广泛,占到67%;其次是搬运机器人和喷涂机器人,占到14%。
厚积薄发产生巨大动能。企业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综合集成水平持续提高,使传统产业一步步向智能化转型升级。2017年,柳州通过工业机器人专项1470万元政策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固定资产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投资达3.6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30%,节约人工40%,提高效率30%。
B 一批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脱颖而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柳州在全区率先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评定,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对提高柳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智能制造水平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上汽通用五宝骏基地、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耐世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厂、广西汽车集团座舱数字化车间等一批企业,达到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评定标准;五菱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底盘工厂、柳东商用车基地、上汽自动汽车变速器等一批国家、自治区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有序推进。
精心耕耘,收获累累硕果。2017年,柳州市获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应用项目2项,分别是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高端土方施工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和广西汽车集团的《轻量化汽车底盘关键零部件智能工厂新模式》;自治区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有17项、两化融合项目14项;市级示范项目有17个,共获得财政资金扶持5735万元,撬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投资10.5亿元,带动了柳州市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造方向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三级推进试点示范的格局。
C 向“中国制造2025”奋力挺进
在柳州市区北部,一个全新的生态新区正如火如荼建设。在新区里,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核心区,容纳了智能交通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广西工业设计城等园区。这个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将被建设成国内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重大装备研发、生产、应用集聚区,并使之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从工人挥汗如雨奋战在车间,到技术工人轻摁按纽让机器人干活,柳州工业在“柳州制造”“柳州智造”之路上健步行走,如今又向“中国制造2025”奋力挺进:
——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中国制造2025”示范申报、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目标和内容,形成统筹促进智能制造转型发展的工作机制。
——全面建设“中国制造2025”战略先行区和示范区,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力争成为全国制造业强市,树立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典范,探索总结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开展多个专项工程和配套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文件,坚持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汽车、机械主导产业整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持续协同健康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今,柳州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一批瓶颈问题得到解决、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制造广泛开展,重点行业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