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一期工程。资料图片
会议现场。记者 黎超 摄
南宁11月2日讯(记者 黎超)11月2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南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项目每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150亿千瓦时安全、清洁、经济的电力。
自主技术 电站机组国产率达80%
据介绍,防城港红沙核电站是我国西部首个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48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86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9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新增3.25万公顷森林,对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北部湾经济区电力供应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一期项目1、2号机组采用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的改良型压水堆技术CR1000,且多个关键设备首次实现国产化,机组国产率达80%以上,展现了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水平。
目前,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二期项目作为“华龙一号”(3号、4号机组)示范机组也已全面开工。据推测,二期建成投运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65亿千瓦时。
据了解,“华龙一号”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是我国可以自主出口核电机型,中国广核集团把“华龙一号”的防城港3号机组作为参考电站,开展英国核电BRB项目建设,承担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光荣任务。
防城港核电厂址地理环境稳定
核电安全与环境保护,与公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密切相关。国外发生过的核电泄漏事故,加上公众对核电、核辐射的科学知识不了解,甚有谈核色变之势。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对公众关注核电安全问题进行解答。
据介绍,防城港核电项目厂址是从广西沿海地区众多备选厂址中优选出的核电厂址,厂址附近地壳安全稳定,不存在产生强烈地震的地质结构。在设计时,防城港核电根据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地震记录和海啸记录,考虑了一定的裕量,在7级地震烈度时可保持安全运行,8级地震烈度时可确保安全停堆,9级以上地震烈度时不会向外界大规模释放放射性物质,可确保多重自然灾害迭加的极端情况下核电站的安全。
据防城港核电公司副总经理周建平介绍,对于海啸等自然灾害,防城港核电亦有充分的考虑。海啸的形成通常由里氏6.5以上规模的深海地震引起,且在海水深度达到1000米量级的海域才可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海啸。防城港核电站所在的北部湾海域属于边缘海,海水深度在200米以下,难以形成大规模海啸。目前,我国海岸记录到的海啸增水最高是0.51米。
此外,防城港核电站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考虑了海啸增水对电厂运行安全的影响,根据我国沿海发生最大海啸和风暴潮的最大值,采用了包络设计。同时,防城港核电站运用了纵深防御的概念,设计了多道安全屏障,并拥有完整的应急措施手段、完整的应急机制。此外,防城港核电站设计并建立了国内首个采用隔振技术的核电厂应急指挥中心,大大提升了核电厂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24小时全天候监测大气环境
对于公众关心的环境影响问题,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麦贵富在发布会上介绍:“防城港核电站建有完善的放射性气体、固体、液体废物的处理设施和严格的环境监测体系,不仅核电站自身有监测,自治区政府也有独立的监测。”
据了解,防城港核电站自身建立了厂区辐射与气象监测系统,包括一个中央站和14个监测子站,对大气环境24 小时全天候实行监测,并通过水、土壤、蔬菜、水产品等介质,定期对大气、陆地、海洋放射性进行监测。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辐射监测中心在防城港核电厂也建立了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包含前沿站、流出物实验室和分布于9个方位角的12个监测子站,定期对核电站周边环境进行取样测量,对核电站的监测数据进行独立监督,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
据周建平介绍,核电站的环境监测数据等均可以在防城港核电公司的官方网站“核与辐射信息公开网页”进行查询,公司每个月会更新各类环境监测数据,而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发生的0级及以上运行事件,在确认后2个工作日(节假日72小时内)会在网站上向公众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