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立军令状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8月30日,中国共产党河池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市委书记何辛幸作报告的主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谈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掷地有声:“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军令状已经立下,攻坚方略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拿出百倍的勇气,把决战贫困作为最大任务,以决战决胜的气魄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河池市委号召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横下一条心,立下愚公志,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69.1万贫困人口脱贫,10个贫困县(区)、684个贫困村如期脱贫摘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1 成就

  五年脱贫92.9万人

  9月4日是星期日,位于南丹县城关镇关上村下水洞湖片区的“袁老二”农家乐一片繁忙,接待了3桌游客。店主袁国康介绍,一年的经营额在20万元左右,袁国康家也从贫困户一跃成为致富明星。下水洞湖片区过去几年的发展,折射出河池市的脱贫攻坚成就——2011年片区内119户中有45户是贫困户,2012年起南丹县在片区内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流转土地26.6公顷,种植特色水果和花卉,建成9家农家乐和农家旅馆。2015年,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万元。

  河池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实施一批水、电、路、房和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率先探索“整市推进”扶贫产业、“整乡推进”开发扶贫和乡村旅游开发扶贫,成为全区示范。“千企助百村”扶贫行动,获十佳“创新中国”特别奖。过去5年,河池市强力推进的十大扶贫主导产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核桃种植面积从13万亩增加到241万亩,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农村贫困人口从162万减少到69.1万,5年减贫9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3.4%下降到18.9%;易地扶贫搬迁11.8万人,为全区最多。

  扶贫带动了其他民生项目。过去5年,河池市累计筹措财政资金829亿元投入民生领域,办成一批安民惠民的好事实事,解决了15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资助了133.6万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教育和农民工培训走在全区前列。农村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看病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加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

  2 决战

  绝不拖全国全区后腿

  走在河池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与贫困决战的场景——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社区,廖少勇每天进桑园和蚕房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他苦学种桑养蚕技术,桑园面积发展到32亩,产业发展则奠定了他致富梦想的根基。

  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红渡新城,梁秀吉正忙着建房子。他说:“新房建好后,一家人就从山里搬出来,我就到旁边的工业园区找活干,好日子就要来了。”“十三五”期间,河池要移民搬迁安置贫困群众22.45万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谈及决战攻坚,何辛幸思路清晰、信心十足,“我们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晰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绝不拖全国全区的后腿。”

  据介绍,河池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凝聚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弘扬河池精神,坚定决战之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坚定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七个一批”,力行决胜之策。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扶持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扶持一批、教育扶智帮助一批、医疗救助解困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落实脱贫规划,层层压茬推进。紧扣“攻坚五年、圆梦小康”主题,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精准摘帽。按照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推进:确保2016年138个贫困村摘帽,20万人脱贫;2017年金城江区和南丹县摘帽,19.6万人脱贫;2018年天峨、环江、巴马3县(自治县)摘帽,19.4万人脱贫;2019年东兰、凤山、罗城、都安、大化5县(自治县)摘帽,10.1万人脱贫。

  严明奖惩办法,强化问责力度。对按期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区)、贫困村,市财政给予奖励;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市、区)、乡(镇),要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深入推进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3 展望

  抓住机遇建设小康社会

  8月10日,在长春市举行的第五届人口老龄化长寿化国际研讨会上,河池市申报世界长寿市通过认证,正式成为中国地级世界长寿市。河池的长寿品牌基本形成,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不仅是长寿品牌,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滇黔桂片区石漠化治理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部署,为河池带来了更为有利的战略发展机遇。何辛幸说:“未来5年,河池要坚持稳进突围、提质发展的一个总基调,实施‘河路经济’发展和‘一城三区’建设(‘生态长寿地·三姐文化城’、精准脱贫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两大战略,打好精准脱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战,抓好‘高、果、游、园’四个重点,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突出发展“河路经济”。以红水河、龙江河流域和高等级公路、铁路“两河两路”为主线,以国道干线和县乡公路为支线,依托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网路,打造沿河沿路特色经济带。红水河流域重点发展长寿养生、生态休闲和绿色保健食品加工等产业;龙江河流域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新型化工和建材、茧丝绸和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打造面向西南中南,对接东盟、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未来5年,实现新增二级以上公路800公里以上,全市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开通屯级道路;投入41.44亿元,实施重点水源、农村水利、防洪减灾三大工程,打好水利基础设施大会战。

  重点发展“高、果、游、园”——

  大力构建高速交通网。推进南宁经河池至贵阳高铁、桂林经河池至百色高铁、黔桂铁路增建二线前期工作及建设。建成河池至百色、贺州至巴马、融水至河池、南丹至天峨的高速公路。培育河池机场新航线,推动红水河全线复航。

  大力发展特色新果业。坚定不移发展核桃产业,加强种植管护,确保到2020年实现种植面积300万亩的目标。重点发展毛葡萄、珍珠李、红心香柚等特色水果,建基地、深加工、创品牌,推动水果产业特色化、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区。用好用活世界长寿市品牌,培育长寿产业链。加快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打造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依托资源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和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推动旅游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打造新型产业园。强力推进大任产业园建设,建成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及建材为主,配套现代服务业的山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推进南丹有色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园、都安临港工业园区等市级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扶贫移民创业园建设,推动移民就业创业;大力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