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十一”黄金周旅游收入3亿余元 接待游客135万多人次

  图为游客在南丹巴平下街花海游玩。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旅游市场产业化发展的步伐,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使我市各旅游景区的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各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对游客的吸引力。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就是对我市旅游产业化发展的一次大检验。

  10月8日,记者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虽然台风“彩虹”途经我市,但对我市影响不大,市民出游热情不减,全市旅游秩序井然,未发生一起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旅游质量投诉,实现了假日旅游市场繁荣有序。“十一”黄金周(10月1日-7日),全市共接待游客13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7.11%。其中过夜游客35.27万人次,一日游游客100.35万人次;全市旅游收入35579.3万元,同比增长26.48%。其中,过夜旅游收入14554.45万元,一日游收入21024.85万元。

  今年的黄金周,乡村休闲游持续火爆。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乡村旅游自然亲民的魅力持续凸显。2014年,我市新增三星级乡村旅游区6家;新增星级农家乐13家,其中三星级8家,二星级5家,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随着农家乐软硬件设施升级,休闲娱乐项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乡村休闲游,邀约亲朋好友去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其中南丹歌娅思谷景区、宜州巨人山庄和小龙乡村旅游区等乡村旅游区游客火爆,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

  散客自驾游成为主流。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游客更加注重个性化、体验化和休闲化的自助旅游方式,休闲度假、家庭式自助游和散客式自助游渐成常态。加之交通条件不断改善、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广泛应用、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等有利条件,使得全市各大景区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游人如织。同时,随着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被自治区列为广西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及宜州市、巴马县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我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景区景点受到游客的追捧,以自驾车为代表的自助式旅游、中短线深度游是这个黄金周长假旅游的主力军,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和来自周边省、市为主的中短途自驾游客。

  特色旅游线路受到追捧。近年来,随着旅游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旅游景区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备受游客追捧,如以山水自驾游、长寿养生游等特色旅游为主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六县国庆期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70万人次。宜州刘三姐民族风情游备受游客青睐,宜州市接待游客人数20万人次,同比增长21.66%。国际旅游区六县长寿养生游、东兰红色爱国游、南丹天峨乡村生态休闲游等线路也备受游客喜爱。

  民俗节庆活动异彩纷呈。“十一”黄金周假日期间,全市各地围绕黄金周长假休闲旅游,抓住机遇活跃假日市场,组织推出大量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和旅游产品,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如宜州市拉浪生态休闲区推出了首届帐篷文化节暨户外运动节,板栗林生态旅游区轮番上演了趣味游戏比赛、看葵花、捡板栗、坐滑索、浑水摸鱼等活动;南丹县歌娅思谷景区和洞天酒海景区推出了门票优惠活动,举办了大型白裤瑶勤泽格拉展演,南丹温泉公园策划了自助烧烤和送啤酒活动;天峨县在国庆期间推出了“垂钓桂黔金三角·品位下老壮乡情”活动。以上众多节庆活动异彩纷呈,节日氛围热情浓郁,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旅游大餐,深受广大游客和市民喜爱。

  文明旅游渐成新风尚。“十一”黄金周前夕,按照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的要求,我市着重加大了对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宣传和引导。各县(市、区)、各主要景区在节日期间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微笑服务、基础建设、应急处理、人员值守等多种方式加强服务管理水平和对游客的引导规范,整体文明程度比以往得到明显改善。随意插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景区等不文明现象大大减少。

 

  融安县游客谭凯兴是一名摄影“发烧友”,身兼国内多家媒体、图片库的签约摄影师,他在我市各个景区游览期间,被各景区的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所吸引,并在多家网站发布了他的摄影佳作。“河池的风光比我想象中的还要美,每到一个景区,我相机的快门就未停止过,有时间我还会再来河池游玩和拍摄。”谭凯兴先生说。(河池日报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文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