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三农”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家工作

  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实现我区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激励着全区各族人民奋发前进。实现经济“三突破”目标,不仅要发展城市,发展工业,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与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抓好“三农”,为实现“三突破”多作贡献

    
当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从广西来说,“三农”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难点,尤其是农民增收难直接影响“三突破”的目标实现。要提高农业在GDP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抓好“三农”工作。

    要落实好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锲而不舍地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民工培训,推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规范化、上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培育市场和销售队伍,搞好农产品流通;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着力点,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做好防汛抗灾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和推广各地的好经验,提高决策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

    
从全国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在大多数省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水平决定了该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广西要实现经济“三突破”,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第一,依靠工业化、城镇化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第二,突破县域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从总体上来看,在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如有的县矿产资源储量大,有的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的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同县域特色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第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片面追求速度、数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注重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增长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好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第四,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从目前情况看,受自然、区位、体制、文化和环境等条件因素的影响,在大量外资难以进入县域的条件下,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应是一种必然选择。民营经济的本质和特点是动力机制强,产权比较清晰。它是典型的“自主改革、自我创业、自求发展、自担风险”的经济形态,市场化程度高,对市场反应迅速。同时,它能解决社会就业,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

    三、正确处理抓好“三农”工作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关系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问题。而县域是目前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城乡联动的关节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抓好“三农”与县域经济的关系。一是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首位。我国7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县域经济的主体依然是传统农业经济,农村依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空间,农业依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如果不尽快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不尽快摆脱大多数农民依靠传统农业来维系家庭生存需要的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很难实现。现阶段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首位,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及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广辟农民增收渠道。二是走产业互动、工农互动、城乡相融的协调发展之路。产业互动就要处理协调好县域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用二、三产业发展来带动第一产业发展,用工业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产业关联效应。工农互动就是要统筹城乡收入分配,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在产业互动和城乡互动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共同富裕。同时,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