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究竟如何影响健康?

  入冬以来,“雾霾”再次成了各地新闻的关键词,而引发雾霾的源头及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城市雾霾中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哪一类空气污染源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我们如何去避免雾霾造成的健康损害?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疾控部门获悉,广西实际上已在去年年末就启动了雾霾与健康监测工作,并将南宁市设为监测试点城市,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

  雾霾环境和人体健康

  长期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对人群有什么影响?

  据自治区疾控中心环境卫生与地方病防治所专家介绍,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既包括急性效应(眼、皮肤的刺激),也包括慢性长期效应(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影响,最终结果是死亡),雾霾的健康影响涉及全年龄段人群,而对于易感人群如老人、儿童及孕妇等,更为严重。

  有关资料表明:2010年空气污染在中国导致123.4万人超额死亡以及2500万健康生命年的损失,其中由室外空气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为60.45万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人数19.62万人,缺血性心脏病为28.3万人,下呼吸道感染1.05万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13.94万人,占2010年全部死亡人数近14.9%。美国相关机构研究结果也表明,PM2.5每增加10μg/m3,可使总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肺癌死亡率分别增高4%、6%、8%。

  然而,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长期监测,目前无法揭示雾霾特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危害,干预措施是否科学也未有相关依据。

  而在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中,“并非浓度多高就会致癌”。曾有专家研究,例如广东等地,以前PM2.5比较低,但暴露反应疾病比西北地区要高,这可能是由于广东工业发达,其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成分不一样。

  也正是如此,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印发了《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将通过3年至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广西在2014年正式开始启动此项监测工作,南宁市则作为监测城市,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监测。

  若能通过长期、连续的监测,建立覆盖全区的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监测网络,逐步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揭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就可以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两个点“监测”邕城空气

  在南宁市,每到雾霾天气,疾控人员就必须每天来到监测点进行采样,并带回疾控部门进行成分分析。

  作为监测试点城市,南宁市分别将西乡塘区秀灵北社区和青秀区津头街道办事处凤岭南社区作为监测点,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

  为何选择这两个地方作为监测点?专家表示,监测点的设置是进过科学论证的,两个监测点的选择是根据该市区PM2.5浓度来确定最低点和最高点,分别代表轻污染区和重污染区。在这两个点进行空气PM2.5采样,监测PM2.5质量浓度,对影响人群健康的成分进行分析。

  疾控部门与环保部门监测雾霾天气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疾控部门在从气象、环保部门收集资料的同时,还要监控死因监测资料、人口统计资料、医院门急诊量、急救中心接诊、不同污染日的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等资料。“是否PM2.5浓度一高,医院接诊率就升高?这同样是我们需要调研的内容。”因此,疾控部门还要分别在两个监测点各选择3家医院,收集其门诊的接诊情况。

  除了收集资料,疾控部门还需对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进行监测和成分分析。“比如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时,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多环芳烃等到底有多少?”工作人员在每个月的10日至16日连续7天去监测点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如果遇到雾霾天气,则每天都需进行采样,监测PM2.5质量浓度,并对空气中38种有害物质进行监测,对PM2.5进行检测和成分分析,确定南宁市空气污染中主要的有害物质后再从源头加以防控。

  小学生和社区居民成重点

  少年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比成年人要弱,因此监测将以中小学生为重点,覆盖全部人群。因为冬季是污染天气较多的时节,监测人员要在监测点周边分别选择一两所小学,抽选三到五年级60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其中再抽选150人做肺功能测试。

  除了小学生,还要进行社区人群健康监测。在两个监测点分别选择一千名以上的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内容与小学生的相似,但一年需做两次。

  目前,自治区疾控中心已组织了全区14个地市疾控中心的相关人员开展了培训,以后还将加强技术人才培训,扩大监测点,通过长期、连续的监测,建立覆盖全区的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网络,逐步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揭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