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养老机构不足家庭养老难实现 我们怎么养老

  核心提示

  “8421”家庭时代来临。

  一对夫妻最多可能同时要面对12个老人,一个严峻的养老现实摆在了市民面前。养老机构不足,家庭养老难以实现,明天我们到底到哪里去养老。

  南宁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68万人,占12.8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30万人,占8.9%。据了解,南宁市60岁以上老人还将以每年5万人以上的幅度递增。

  虽然,这些年来南宁市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但相比养老需求的“胃口”,这些措施还略显不足。因此,仍有一大批老人面对养老的难题。

  记者走访中发现,养老过程中的喜乐哀愁,伴随着邕城部分老人不同的晚年生活:他们有的享受安逸的晚年之福,有的过得清静自在,有的过得让人泪奔……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值得我们探讨。

  喜!享受天伦幸福无比

  子孙满堂,儿女孝顺,老来乐

  住在南宁明秀路的胡老太,今年68岁,是广西某高校的一位退休老师。

  老人有四个女儿,都结婚成家,四姐妹每天轮流带着小孩回去陪她吃饭,是她一天当中最开心的事情。

  这一份亲情相伴,老人感到幸福无比,心里乐呵呵。

  前几年老伴去世,由于身体不好,子女不让她帮忙带孙子,胡老太每天的时间很充裕,每天清早,到外面走一走,去市场买买菜,偶尔也去明秀广场做做操。

  人老了,儿女就是胡老太心中的一切,时刻都盼望听到儿女与外孙的声音。

  每个周末,四姐妹都着小孩回来,跟老人聚在一起,扯扯家常,说说烦恼,热热闹闹,乐得老人笑逐颜开。

  有时四个外孙围着老人团团转,叽叽喳喳,争着跟老人进行包饺子比赛,边包边说着在学校的趣事给老人听,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我妈这人,就想跟外孙和我们聚在一起,看到外孙女她就高兴。”胡老太的小女儿道出了老人老来乐的原因。

  乐与哀!幸福背后有些无奈

  身体硬朗,周游世界,记性变差

  张阿姨与陈老伯,退休前,两老是事业单位的干部。陈老伯为了事业拼搏奋斗;张阿姨既要相夫教子,又要为工作而忙碌着。

  “退下来,可以放松自己,尽情地享受没有工作烦恼的自由,没有负担,幸福啊!”陈老伯说出了刚退休时的心情。

  “杭州真是太美了!那里的风景无法用语言表达!”

  “桂平西山的素菜,食过返寻味。”……

  退休前两年时,两老身体硬朗,吃得走得,“周游世界”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题,生活乐滋滋的。

  两老退休后第四年,有了孙子,外出旅游少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

  孙子的到来,让老人的生活添加了无穷的乐趣。

  两老忙里忙外的,一切围着孙子转。

  陈老伯的老伴于退休后第六年病逝,没了老伴的老人,感觉有些孤寂,生活单调,原来家里日常生活大小事,都是老伴张罗,老伴走了,陈老伯的生活起居没了规律。老人执意不愿意搬过去跟儿子一块住。

  冷锅冷灶冷饭,日常生活都是老人自理,很不适应。人老了,往往记性差,往往出门,把门一关,钥匙留在家里,打电话叫子女过来开门是常有的事。

  有一假日,儿子一家到市区外面玩了,老人独自一人在家附近转转,晚上回到家,才发现进不了门,钥匙忘在屋子里。老伴在的时候,陈老伯只有一个念头:“敲门!或打电话给老伴,老伴前来开门。”这时,陈老伯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在那边着急,不得不连夜赶回。

  “我妈走了,我爸这记性就是这样差。”陈老伯的儿媳妇说。

  每天接送孙子上学、回家陪着孙子吃饭,是陈老伯自从老伴去世后每天必做的事。

  “爸,今天是周末,不用去上学了。”

  “啊,不好意思,你我这记性,唉。”陈老伯叹气着。

  愁!儿子很忙,照料不及,最怕生病

  空巢老人多无助

  76岁的李婆婆住在五一路上的翠湖新城。

  在这小区一住就很多年了,住的房子是公租房,一房一厅,约60平方米。

  李婆婆是南宁一家国企的退休工人,每个月都拿着1000多元退休金。

  近日,天空飘着细雨,记者几经敲李婆婆的门,都没有反应,邻居说,她出去活动了。邻居告诉她有客人来,李婆婆特意返回。

  走进李婆婆家里,第一感觉是布置简单,一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凳子、一张床,家具少,屋子显得空旷,让人感到一阵空寂。

  李婆婆见有陌生人来访,微微笑了笑,好客地招呼客人坐下。

  她头发有点斑白,笑容慈祥可亲,与别人交流,要说得大声,才听得到,因为她耳有点聋。

  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一个月回来五六次。原来,老人家行动不便后,日常生活用品,柴米油盐,打扫卫生,都是大儿子回来干的“活”。

  每个月,大儿子帮她领回退休金,担心老人糊涂大意,儿子适当给她生活零花钱,其余的钱由儿子保管着。

  李婆婆说她还有一个小儿子,在交谈过程中,提到小儿子,她有点生气,怒其不争气,她嘴里念叨着“没出息”。

  李婆婆每天要做的,就是自已下厨煮做饭吃,吃了就到小区里转转,与别的老人聊天是李婆婆每天最开心的事。

  由于儿子工作忙,病了,难以及时得到照料,水龙头、电灯泡坏了,没人修理。“平时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啥的。”李婆婆忧心地说,她有心脏病,最担心的就是生病时,儿子来不及照顾,不知怎么办好。

  “有好几次,她生病时,自己一个人去看病,钱不够。还向我们借钱,往往有些人,借多了,就不想借了。”小区里的一位莫大姐说起李婆婆生病时无助的情形。

  曾有几次在晚上,屋里的电灯泡坏了,到了晚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她那时急呀,不知怎么办好,加之,又不会打儿子的电话,她只有去敲小区莫大姐家的门,叫帮忙。

  下篇关注啥 提前话你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顺父母,老人如何养老,是一个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上述老人晚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在思考养老问题的时候,人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养老的困境:老人晚年生活可以过得很幸福,也有过得不如意……

  老人们的今天是否就是我们几十年后的生活缩影?

  明天我们到底去哪里养老?为何老人不去养老院?到底谁去了养老院?养老现实遭遇哪些尴尬?请继续关注《明天,我们怎么养老?》特别报道之探访篇。(见习记者 梁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