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通车”与官场“差不多先生”

  中学时,曾有篇叫《差不多先生传》的名文,让人记忆深刻。这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辛辣讽刺的传记题材寓言。“差不多先生”几乎是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经典的文学形象。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说的还是“活人同死人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呢?”这句真是写绝了,把一个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完全不靠谱的性格点染得入木三分。

  如果,你交了个这样的朋友,且真是世事炼达,大智若愚,凡事看得破想得通,是位“不肯计较的有德行的人”,那也罢了。大不了平时多费心,多关照下这位马大哈。但,假如在那些事涉公共利益的决策上,在事关民生福祉的公共设施上,比如一座大桥的修缮,一条高速的建设,一条地铁的运营,也有公权部门出来跟你“打马虎眼”,说“差不多得了”,“别太较真!”,那这性质恐怕就截然不同了。

  凡与公益相关之事,已不能再用“人情”来敷衍了。对丢三落四的朋友,你的宽容是一种美德;而对于公权运作中的明显纰漏和过失,你却依然睁只眼闭只眼,忍气吞声得过且过,那不仅是对个人权益受损的姑息隐忍,更是对公权失范的默许纵容。

  在现代社会,这种做法已不是个人“高风亮节”的事儿了,而是说明你没有起码的政治常识和权利意识,没有监督权力和行使法定权利的起码觉悟。如何规范公权运行,让它日渐谦卑内省日益成熟理性,懂得尊重民众权利和公共利益,这都要靠每个公民力所能及的权利行使来实现。

  面对那些仅靠生活常识就能戳破的谎言,就能烛照的权力运作瑕疵,你一味容忍,并不能让权力主动变得谦抑,反而会助长它作恶的勇气。比如,面对那些官员雷语,你有没有较真的胆识魄力?广西梧州就有这么个案例:市民投诉当地交通干线桥梁经近一年的整修,结果大桥路面竟然出现了裂缝。裂缝让驾车行驶感觉像在骑马。而梧州市市政管理局局长梁冰说,“我们是有责任心的政府,宁愿先通车,通车虽然路难走点,质量差点,但起码通车了。”

  就是这个“有责任心,质量虽差,起码通车”的雷语,被网民揪住不放。仔细玩味“起码通车”的意思,大概就有点像官场“差不多先生”,马马虎虎,将就凑合,勉强维系着就行了。但正如前述,这是官场中人的正式表态,不是朋友间的私下应酬。官方表态和办事,容不得丝毫马虎和半点含糊,特别是在裂缝起伏的危桥上!这事关万千市民出行安全,怎能有如此轻佻的“起码通车”的敷衍塞责?

  刚大修三月又要修补抢通,这完全视工程质量如儿戏,视民生利益如无物。如期完工,通车“献礼”,这种抢工期行为,却让公众利益和安全陷入了公共责任的裂缝。如期,是“如”的上级的“期限”,而非民众的“期许”;“起码通车”的表态,则将那种漠视民众权利和民生责任的嘴脸,刻画得纤毫毕现。

  仅是质量问题吗?这中间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利益输送?有没有贪腐的潜滋疯长?都需明确而有公信答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起码通车了!这到底是对公共利益的淡漠鲁钝还是对某些灰色利益的精明透顶呢?不回答这个问题,你就是装得再像那种看破一切的“差不多先生”,也掩饰不住“起码通车”背后闪烁的那“过度精明”的寒光。(评论员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