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岁“树王”复活蕴含的理念

  2013年4月20日,在鹿寨县拉沟乡的一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棵树龄306年的喙核桃“树王”被人偷走。广西森林公安辗转3000多公里,最后在贵州省贵阳市找到了“树王”,后将其护送至柳州种植。今年3月11日,园林工人正式取掉“树王”的支撑架,宣布其“满血”复活,转为正常养护。

  辗转三千里,耗时两三年,就为一棵树。读不懂的人,也许会认为是无谓的“奢侈”;读得懂的人,会从中体会到300岁“树王”复活蕴含的理念。

  珍惜一草一木的生命,这是一种宝贵的态度,如今已成为森林公安、园林工人乃至不少市民的共识,可以说是可喜的进步。当一棵树的生死牵动我们关注的时候,我们相信,山峦、河流、草甸、湖泊都能得到同样的爱护。

  笔者曾经站在四川什邡红豆村的千年红豆树下,仰望着亭亭如盖的树冠,思索着它曾经历过的寒暑易节。犹记得,树下系着密密麻麻的许愿红绸,村民守护它如同图腾。这株栽种于唐代的古树几度枯荣,依然顽强地生出新枝,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带旺了它所在村落的旅游文化产业。其实不仅古树能造福人类,我们何尝没有从身边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之中受益呢?

  最近还有一则新闻值得关注。南宁市2012年地铁开工以来,被移植的大约5万株行道树,被妥善地养护在四大苗圃之中,其中有50%重返各个公园、道路及单位庭院。不随便抛弃一棵树,这不仅是关于环保的命题,更彰显管理部门以自然为本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理念,人人都应记在心中并反映到行动上。当所有人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就能得到大自然的善待,生产和生活就能进入良性循环获得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