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顺利开园

  南宁讯(记者 李良)10月21日,在自治党委组织部基层办和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以及自治区人大机关驻德保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下称工作队)的指导下,首期投资近8000多万元的全国首个“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南宁顺利开园,区内外400多家实力雄厚的爱心企业汇聚于此,为广西扶贫项目提供了产供销一体化的新模式。据主办方介绍,产业园以精确扶贫和专业扶贫为宗旨,并以市场化进行运转,未来3年,广西将有几百万人得以脱贫。

  两三百万人脱贫不是梦

  10月21日上午10时,在“第一书记”扶贫成果文化一街、二街及成果品牌街,前来参观的市民,惊喜地看到了全区各地驻村“第一书记”付出的劳动,以及村民脱贫致富后的喜悦。

  产业园100个县的门厅展位,通过图片、新媒体显示屏及相关人员的介绍,市民们得以见到各县、乡镇、村屯在“第一书记”进入贫困地区后的扶贫情况、扶贫成果和产品,让人们对各地的文化、民俗、旅游、农产品、土特产以及招商等项目的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这样的活动,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说,目前,全区共有6500名驻村“第一书记”(近日,自治区党委还配备3万名干部驻村进行贫困户识别登记工作,加上前期3000名“第一书记”已完成任务返回各自单位,共有一万多名干部活跃在农村基层一线),每个村还有三五个自然屯,每个屯有200人,这意味着全区各地需要扶贫的自然屯就有20万个。若以每个村屯五六百人计,将有1200万人要得到“第一书记”的服务。一个村一年的扶贫产值初步估计为100万元,20万村屯的产值就有200亿元。

  可以肯定地说,扶贫产业园的开园,在一年内,至少可以让1万人脱贫,预计三五年内,广西将会有二三百万人脱贫。以此推算,这将会解决了广西三分之一贫困村民脱贫问题。

  大力推介“敬德模式”

  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得以创建,源于贫困山区村民对广西扶贫创业产业发展联盟(下称产业联盟)的认知。

  早在4年前,工作队便在敬德镇开展扶贫工作,见到当地青壮年外出务工,田地丢荒,闲散劳动力闲逛,整天赌博或喝酒,无所事事,便引进种养种苗山楂、黑猪、辣椒、烟叶等,并开辟了多个示范间种田地,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

  随后,工作队还组织区内广西派奇集团等20多家企业成立产业联盟,解决了村民种养产品的销路问题,形成了“敬德模式”。至今年8月,广西派奇集团、北京京桂集团、广西伟源投资公司等20多家联盟企业,与德保县政府初步达成了投资德保黑猪、山楂深加工、吉星岩风景旅游区、乡镇加油站建设等项目,合同意向金额达4亿元。其中,投资3000多万元的德保黑猪产业品牌打造已初步形成,引进的广西京桂农林投资有限公司打造了该县首个大型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园,项目总投资2.8亿元,规划用地5000亩,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项目的引进,受惠的是村民。驮信屯村民陆兰俩去年种了七八亩辣椒,收成时,每隔3天就有联盟公司上来收购,几乎每天都数着钞票。原先不愿意种辣椒的村民,也主动委托她培育辣椒苗,今年当地几个屯的村民便种植了300亩辣椒。她说,种辣椒的成本低,每亩只有500元,但每亩的辣椒一年纯收入却是一两万元。

  通过以点带面,其他村民真切感受到产业联盟带来的巨变。目前,在敬德村各个自然屯,通过工作队扶持进行种养项目并得到回报的村民不计其数。用雅里村委支书陆杏妹的话来说,现在的贫困村,不仅居住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人均年收入也多了起来,“过去,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000元,如今已达到了2000元”。

  所有的一切变化,当地村民归功于联盟的介入,解决了村民种养产品的后顾之忧。

  今年7月17日,一场颇有声势的产业联盟模式推介,及广西特色食品品鉴推广会在南宁举行。活动主办方推广的扶贫新模式,就是通过定点需扶、结合需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参与具体扶贫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市场为方向,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当天,参与扶贫开发的企业与工厂、社区、学校、电商市场、餐饮企业等单位进行了采购签约,实现农工对接、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由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联盟”这一大胆创新模式,得到了近300家企业积极响应,预计参与企业年总产值将达90亿元。

  让更多山区得以脱贫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也不算富。工作队认为,“敬德模式”可以复制,扶贫产品可以进行集中流通,让“第一书记”的扶贫成果得以展示。只要通过一个通畅而巨大的交易平台,融合电商、资金、旅游、物流、配送等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便可把全区各地的“第一书记”扶贫产品走向全国,让更多的贫困山区得以脱贫。

  在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颇有社会责任感的投资商——广西铭旋兴投资有限公司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兴建了“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不图任何回报。产业园规划投资5亿元,目前,该产业园首期投资了8000多万元,兴建了几栋二层的楼房,设置了100间(即100个县)的展厅。所有的这些资金,均来自该公司几十年的积累。

  作为运营商——广西菜进万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也带着400多家的爱心企业进驻产业园。该公司是由南宁物流协会会长单位和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执行会长单位及常务副会长单位组成,在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等方面,已有20年的经营经验。目前,该公司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多个省市,是广西最大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仓配一体化配送商。

  而挑起重担的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现有会员200多家,是专门从事南宁市菜篮子工程。从大型超市供应到各农贸市场的批发及零售,从种养基地直通社区便民店,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零售全渠道覆盖经营的行业组织,其会员单位具有庞大的销售渠道及具有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流通产销能力。

  进驻产业园的电商已有10家

  运营商认为,以扶贫产业园现有的100家门面计算,以每家铺面每月展销出农产品5万元计,每月达到500万元,全年约有6000万元至8000万元。再以南宁生鲜食品商业协会和桂林商业银行第一年共同打造的500家便民店为计算,每店每日销售“第一书记”产品至少以3000元计算,每月销售额共计4500万元,全年可达5至6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进驻产业园的电商有10家,以每月平均至少500万元的销售计算,全年预估6000万元至一亿元的全国订单销售。以上单三项预计第一年的销售总额近8亿元,第二年至往后五年,预估每年可以40%的增长。

  据介绍,该产业园从发起、落地至开园,均是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基层办及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进行的。

  扶贫新模式得到各方肯定

  “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的建立,使扶贫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得到了各级部门的肯定。

  产业园区以“农民脱贫、政府分忧、企业发展”为出发点,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的领导,依托广西扶贫创业产业发展联盟,由广西铭旋兴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广西菜进万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必将从根本上解决全区6500个第一书记扶贫开发项目农副产品地分散、科技水平低、产品流通不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