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创新推出“一村一警”农村警务新机制

  由1.5万个弄场构成的都安瑶族自治县辖248个行政村和两个扶贫移民区,72万人口中66万分散居住在7959个弄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不便的交通造成治安状况复杂。多年来,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及对农村警务满意度排名一直徘徊在全区110多个县中的最后几位。

  农村稳则社会安。针对农村复杂的治安现状,都安祭出新招——于去年初在全区率先创新推出“一村一警”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使警务触角延伸至全县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一举改善农村治安状况,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2012年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跃升到全区第15位。

  高见警率提升群众安全感

  去年初,都安250位民警背起行囊,分赴248个行政村和两个扶贫移民区,担任、挂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承担起村社会治安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治安防范指导员、法律政策宣传员、民事村办服务员“五大员”职责,构筑新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村警”石玉一个月就跑遍大兴乡太阳村的66个村屯,向村民发放警民联系卡860多张、治安防范宣传资料2000多份,利用街日和晚上时间召开“村民恳谈会”,组建巡防队伍。“工作做实了,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安防范积极性高了,在群众提供的治安信息中连续查破了6起案件,很快扭转了太阳村治安混乱的局面。”石玉说。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从去年初到今年2月,都安公安机关通过“村警”提供线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8起,破获各类案件898起,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56%,破案绝对数上升38个百分点,治安案件同比下降7.74%,查处率为100%。

  “民警经常出入村屯,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村里的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众觉得安全了,很多原来沉迷赌博的年轻人浪子回头,专心发家致富。”肯友村党支部书记蒙志国说。

  “一村一警”推动警力下沉,不但筑牢了治安防控基础,还使广大民警深入群众,将各项公安基础工作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信息采集数量质量、人口管理工作等明显提高。

  高岭派出所“村警”原先对辖区内实有人口、重点人员、流动人口底数不清,重点人员失、漏控情况突出。实施“一村一警”后,“村警”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全面落实人口管理。目前,辖区内68名重点人员全部在掌握之内。龙湾派出所“村警”结合辖区村屯的治安特点,先后组建10支村民义务巡防队伍,建立了村与村、屯与屯联动的巡逻机制,变被动打击为主动防控,各类案件和矛盾急剧下降,10个村实现“零发案”目标。

  民生警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一村一警”警务机制的推进,让驻村民警经常与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警民关系更加密切了。

  “村警”在走访中获悉,在下坳乡偏远的村屯,很多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因行动不便,没有及时办理二代身份证而无法申领各种补助。“村警”们先后5次召集村队干部开会,对全乡的100多名行动不便的或孤寡老人进行统计,然后组成多个工作队深入村屯为他们全部办理了二代证。

  在实施“一村一警”警务工作中,都安公安机关坚持“民生主导警务”理念,全面实施爱民工程,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仅在去年,该局先后组织“村警”走访群众2780多户、上门服务群众3000余人、化解矛盾纠纷421起、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25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76件,解决实际问题406余件。

  “村警”聂羽在辖区安阳镇巴谭社区走访时了解到,马某80多岁的父亲病危躺在家里,很想见一面羁押在看守所的儿子。聂羽向局领导汇报后,马上与其他民警一道带马某回到家中。见到输着氧气奄奄一息的老父亲,马某跪地痛哭,谢谢民警给他机会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回看守所后,马某表现积极,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

  百旺村的村民黄子华说,民警拿老百姓当亲人,什么事都管,村里平平安安,村民不出户、不出村就能办好许多事情。

  今年1月,国家公安部调研组到都安调研“一村一警”工作时赞扬:“一村一警”推进民生警务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创举、新升华,值得学习和推广。(记者卢建宁 通讯员刘勇、潘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