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中美顶尖高中生对比是如此结果

  据报道,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中国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他们选择了真理和智慧,我们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地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

  接下来,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然后是大合唱,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后面拖个小尾巴。

  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们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从节目表现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经过这两个环节,使人不禁悲愤:当中国学生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他们却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时,他们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我们到哪里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值得人们深思!

  教学相长

  ——与智悲学校的学生共同成长

  吕祥老师

  《弟子规》云:“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索达吉堪布说:“依止具有德行的善知识,对自己的信心,行为,修行境界会带来巨大转变。是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具有功德、减少过失的,不是一下子就变成好人。而且在依止的过程中,对方若是上等人,自己也会变成上等人;对方是中等人,自己也会变成中等人;对方若是下等人,那自己就会变成下等人。”

  有幸来至智悲学校,成为索达吉堪布如海般弘法利生事业中的一滴小水珠,亲身体会堪布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及对待所有人平等、真挚的爱心。堪布说:“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职业就是老师,老师是好人,就会经学生带来光明的前途。”这些,不断地冲刷着我的灵魂,使我尽快地告别过去。

  每天早晨,当校园里响起孩子们的念诵,童音回荡,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背诵、讲解、学习《弟子规》,把我的体悟讲给他们听。而孩子,给予我的却是更多的收益,是在与他们一点一滴的互动中酝酿出的这一份师生缘分,不断地纠正着我四十多年来养成的错误观念,完善着我的人格。

  当我看到孩子背诵时常把“见人善”和“道人善”混淆时,就想帮他们想个办法区分开。一个是要求自己的,不要说长道短,管好自己的嘴,观对方清净心的,归在“信”里面;而另一个是在与大众相处时,要多称赞别人的长处,不要扬人的恶,这样才能和睦相处,对别人要宽容,所以归在“泛爱众”里。

  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对别人宽,对自己严呢?”

  孩子的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我这四十多年的人生走过来,一直都是对自己宽,不拘小节,对别人严,随着潮流一直向外寻求。虽然学了一遍《弟子规》,但真正落实在行动,还是离自己很遥远。刚到智悲学校里,有道友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吕老师,你不会笑。”是的,我不想对她笑,因为我看不到她的优点。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待人时笑不出来了,还有我的脊椎早已硬成了“强直”,与人交往时不会弯腰行礼。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索达吉堪布说:“礼对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所以大家应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尤其是孩童,要让他们懂得礼。否则,人就会跟旁生没有差别。

  古人的礼节,往往代表很深的意义,倘若从小就培养孩子孝顺,那他对长辈会有恭敬心。其实,恭敬心非常重要,而我这个人很傲慢的,根本不会给人鞠躬,甚至连头也不愿点一下。出生在“文革”期间的我,是失教的一代。虽然我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们在事业上也有追求,但没有任何信仰,面对老、病、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非常茫然。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是冷漠、清高和孤傲。而我,也和他们一样。

  刚来时,我和道友之间相处起了很多烦恼,真想离开,但这么好的堪布和法是我不愿舍弃的。我终于明白了索达吉堪布为什么说:“《弟子规》里的每一个问题,对他今后步入社会都至关重要。如果缺少了这些,那他与社会各阶层的人交往时,恐怕会格格不入,任何事做起来也会有一定困难。”

  虽然我已是成人,也已步入了社会,但四十多年的人生路走得非常坎坷,就是没有德行的基础啊!我终于从内心真正对“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生存于世的重要”生起了定解,不是理论上的了。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儿就要下决心改,但毕竟也串习了几十年,做起来还是有点不习惯。但所幸的是,有堪布,有佛法,有金刚道友,有孩子们,让我每天都体会到美好的事物,一点一点改变着我,教化着我。

  堪布曾说:“其实别人说什么不要紧,只要自己有一口气、有一点能力,就要去做利他的事情,别人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我是这样想的,自己所做的有些事,终生也不会有人知道,诸佛菩萨以天眼应该知道,金刚上师应该知道。因果是不会虚耗的,默默无闻地为众生发一点善心,做一点事情,才是我们发心的目的。

  开学后不久的一天傍晚,索达吉堪布的车开进了学校。打开车门,索达吉堪布满脸疲惫地走下车。我和赵老师迎了上去,赵老师问:“堪布吃饭了吗?”堪布轻声答道:“没事。”一面让我们去卸车。我看到车的后备箱里,装满了给孩子带的书,还有给老师带的礼物,东西把车压得低低的。这时上课铃响了,堪布问:“是上晚自习了吧!”于是他老人家又走进各个教室去看望学生。

  晚上8点,是每周的教师例会。开会前坐在我后面的一位藏族女老师兴奋地告诉我,她的手不抖了。原来吃晚饭时她感觉心脏不行了,心跳加速,手抖得厉害。刚才堪布进到她班上听课,站了许久才离开,现在她好多了。原来是堪布在加持她!具德的索达吉堪布,您总是默默地,无时无处都在给众生安乐!后来堪布在会上不经意提到,他已经奔波一天了,中午饭也没吃,水也没喝。

  堪布就是这样不仅传授给了我们教言,而且也以身示范,使我明白了原来“无我利他”应该是这样的呀!我原以为抽出点时间吃饭,应是合乎情理的吧,但我自以为的“无我”里还是有“我”啊!堪布的“无我利他”,不断地激励着我调整发心,去除浮躁、虚伪和狡诈,回归到纯净、纯善。

  智悲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六年级的老生,见到老师都是很有礼貌地上前鞠躬说:“老师好!”哪怕是在课间相互嬉闹,遇到老师,他们马上止住脚步,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让老师先过。在这样一种有礼的氛围中,孩子们的每一句问好、每一个鞠躬,都叩击着我那颗刚强的心。

  于是我也开始弯腰、点头、微笑,和同事、校领导主动打招呼。与老教师、年轻的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学习他们好的教学经验。和道友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融洽。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是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这部分东西,就是灵魂和素质。所以教育需要真正的人师,因为既要有受经师之教,又要有得人师之育,故老师的职责是神圣的。

  我非常庆幸自己是个老师,更庆幸能在索达吉堪布的学校里发心。我想在与堪布相遇的这段殊胜因缘里,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师,打好做人的基础,否则,人格不好的话,想在这个清净的团体里呆下去都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弘法利生了。

  我的儿子,今年也是16岁,上高二,和这里的孩子同龄。但是环境的不同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我经常拿我儿子和这儿的孩子对比:

  (一)对佛菩萨、上师三宝的虔诚敬畏心:

  智悲学校的孩子来学校前,没有接触过外界新事物,他们生长在佛教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触的环境里;来到学校后,索达吉堪布倡导学习传统文化《弟子规》,他们很单纯,学了就能做到,比如说见了老师行礼。而我儿子,学校见了老师,就问一声好,学习《弟子规》也就像背古文一样。

  这儿的孩子看到佛菩萨的画像,或提到堪布,都是满脸的恭敬、虔诚。有一次,他们看到我书里夹了一张索达吉堪布的照片,就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用脑袋顶一下。他们每个人的脖子上,身上都挂着加持品。当我问:“堪布是怎么给你们加持的?”他们有的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头,有的鼓着腮吹口气,我看到他们一副副天真无邪的笑容,开心极了!当这些孩子用到书本文具、领到衣物等东西,很自然会说:“堪布给的。”他们感恩堪布,觉得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来很稀有。

  我深知这是他们往昔种下善根,不知是什么因缘,他们和堪布同一民族、同一家乡,这么小就遇到佛法,得善知识摄受。

  他们是堪布摸过顶,吹过气加持过的。他们是堪布的孩子。

  堪布的慈悲加持,已融入了孩子的心田。感恩、报恩和菩提心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二)与生俱来的慈悲心

  有一次,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索达吉堪布《慈悲之旅》的光盘。当看到汉地杀生场面时,孩子们个个现出惊恐的样子,唏嘘不已,“太残忍了!”他们有的捂上了眼睛。

  我为他们的慈悲心感动,他们与生俱来的慈悲心是我修一辈子也赶不上的。于是我给他们布置作文,写出他们当时的感受。作文收上来后,我看了深受感动。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写了自己看到被杀动物时的伤心流泪;而且还写到给死去的动物念经、念咒,希望它们往生善趣;还在写杀生者没有慈悲心,将来会有报应等等。有一位同学写到:“这些人残忍的样子,他们没有一点菩提心去爱护小动物——-动物这些众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要用慈悲心去爱护!小动物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写得太好了,这是孩子真实的内心境界。

  看到他们,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他看到这个光盘,一定会是麻木不仁,因为生长在汉地,杀生吃肉已习以为常了。当这里的孩子看到路上的小蚯蚓,就会拿起来放生;而我的孩子会在大院里,和同龄的孩子追逐野猫、打狗玩。这里的孩子深信因果,六道轮回;我的孩子对佛菩萨和因果故事嗤之以鼻。这里的孩子在充满阳光的草地上看书,自由自在地奔跑、嬉戏;我的孩子在与同学竞争,记得儿子从堆积如山的书中抬起头说:“妈妈,我身疲劳,心疲劳,脑疲劳,眼疲劳,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倒下。”

  儿子觉得非常苦,不仅是身体素质不如这儿的孩子,吃苦耐力都不行,而且心理上的压力,精神上的贫乏,再加上我们作为父母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没做出好榜样,这样的环境造就出来的下一代,可以推出他将来的人生态度和结果,非常令人堪忧。我真切地希望有一天,他也能来到索达吉堪布的身边,像这里的孩子一样得到堪布的摸顶、吹气加持与摄受,走上光明之路。那,将是比我得到还要高兴的!

  感恩索达吉堪布的加持,使我拥有现在自由自在的修行生活。我深知做个好人,完善人格,发出离心,菩提心,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而且有福气的人,才能长期依止善知识,走过了许多人生弯路的我,终于找准了定位。

  堪布说:“其实,能在一位上师面前,在一个寺院发心,这是一种成就。人生本来不长,所以要选择最有意义的发心。发心时间也不能太短,这是我自己多年的经验。尤其在为众生,为佛教发心时——心态要稳。”

  《弟子规》云:“居有常,业无变。”

  我愿在有生之年依教奉行,长期在这儿发心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