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生态和谐

——热烈庆祝第十三个“世界湿地日”

  编者按

  今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突出体现了湿地在维系水、生命、文化等多方面关系的重要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域地带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重要生态功能,还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数种类的植物和众多的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物种基因库”。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日益关注自己的“肾脏”、想方设法“补肾”的时候,莫忘了保护“地球之肾”!


  我区是全国湿地类型比较齐全、数量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多年来,我区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

  抢救:保护体系逐步完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我区于1985年建立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05年底,抢救性地建立了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5个、市县级2个,总面积216497公顷。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面积达3715公顷,占全区红树林总面积的44.4%,将近50%的红树林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予以保护。这些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我区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对保护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以及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等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对湿地资源实行普遍的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

  调查:资源情况基本摸清

  1997年,自治区林业局牵头,组织广西科学院、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海洋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开展了全区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并于2000年9月完成了调查工作。此次湿地资源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湿地面积和湿地动植物资源方面;2002年组织开展了红树林资源专项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区湿地的本底资源情况,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按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广西的湿地类型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5大类11种类型,连片面积100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706235万公顷。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336313公顷、河流湿地231759公顷、湖泊湿地1200公顷、沼泽湿地274公顷、库塘湿地136688公顷。同时,我区也是红树林湿地的重要分布区,目前我区拥有的红树林面积达8375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

  广西湿地动物有985种,其中鸟类147种,两栖、爬行类107种,哺乳动物22种,重要的鸟类有中华秋沙鸭、海南虎斑鳽、黑嘴鸥等;有淡水鱼类209种;已知海洋鱼类500多种,重要的海洋动物有中华鲟、儒艮等;湿地植物种类有1115种,沿海湿地植物群落以红树植物为主,红树植物有红海榄、木榄、秋茄、白骨壤、桐花树、老鼠勒、榄李、银叶树、海漆等19种。

  建设:工程带动初显成效

  我区以实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资。2006年,钦州市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和百色市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得中央财政795万元和461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2008年,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得中央财政2542万元和198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实施工程建设,使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科研监测等得到了较大改善,管护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湿地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要求,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规划》、《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养殖规划》、《广西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等。200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由自治区林业局牵头,多部门共同编制的《广西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标志着广西以工程措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

  1995年开始,我区开展了红树林人工造林工作。据统计,目前造林保存面积达783公顷,占全区红树林面积的9.3%。特别是钦州市引种无瓣海桑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红树林造林质量。

  交流:对外合作不断拓展

  积极参与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合浦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于1993年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立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关系,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保护区网络”,2002年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被《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近年来,又实施联合国环境署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防城港市实施联合国发展署和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扭转南中国海和泰国湾环境退化趋势——中国红树林专题”项目。2008年,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我区第2个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自然保护区。

  为了履行《湿地公约》,山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钦州湾湿地和百色澄碧河自然保护区列入中国重点湿地名录。

  呼唤:制定专门湿地法规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是有效保护湿地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保护森林和海洋从国家到自治区都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而保护湿地则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法规予以规范。由于没有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致使湿地保护和利用在依法管理、执法监督上所采用的依据不统一,制约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广东、湖南、宁夏等8省(自治区)已相继制定出台了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也为我区湿地立法提供了示范。我区是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借鉴外省区湿地立法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区地方性法规、规章,明确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权限及管理分工等,依法对湿地及其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逐步实现科学有序地开展湿地保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