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隆林特教办学纪实


  1992年9月,百色市最早的一所九年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隆林各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办了。15个春秋有喜有忧,有苦有累,有花有果。而今,特教工作者们仍然在默默耕耘,默默奉献,他们的执著,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无悔的选择

  众所周知,特教工作者的付出要比普通学校的教师们多出好几倍,但他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从来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在一些人的眼里,他们被鄙视,甚至被当作笑柄。但他们处之泰然,把更多的爱留给了那些残疾孩子,用一颗赤诚的心去感动、温暖他们。他们为肢残儿童穿衣穿裤,换洗秽臭衣物;为聋哑学生提饭端水,教会盲童辨路起居……

  四年级女同学李颖欣(智残)在一个雨夜突然发起高烧,韦绍英老师一口气把她背上了医院,一直守在病床边等到她第二天凌晨醒来,李颖欣拉着韦老师的手边哭边说:“没有妈妈在身边,我一样幸福。”

  杨瑷宁副校长有多次调动到其他学校工作的机会,她却坚决留在特校;特教专业的何国秀老师经过多次申请,欣然从普通学校调入特校工作,当人们问他苦不苦累不累时,他的回答是:“特殊的孩子更需要特殊的爱。”

  正是在老师们慈母般的关怀和呵护下,该校15年来没有一位学生辍学。

  爱心的付出

  创立学校之初,在校生只有11名。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孩子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理念,组织全校教职工在全县范围内摸底排查,不辞艰辛地下到各个乡镇、村屯宣传特殊教育,动员残疾儿童入学。许多乡镇路途遥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些村屯要走4~5个小时的山路才找到残疾儿童的家。

  面对困难,特校的教师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翻山越岭,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走遍了全县的村村寨寨。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奔劳,他们的赤诚关爱感动了一个又一个家长,终于打消了顾虑,放心地把孩子送到特校学习。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85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还建有一个饲养场供学生实习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隆林特校在按照特教规律教学的前提下,坚持市场需求及导向办学。老师们根据学生残疾类别的不同程度自编乡土教材,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开设了阅读、作文、数学、音乐、体育、美工、劳技等课程。同时,还积极发展延伸第二课堂,根据实际及当前社会的需要开设了剪纸书画、毛线编织、裁缝、美发美容、制石膏像等10多个职业技术技能课。还建立了“小天鹅”文艺队、田径队、板报班等队(组),丰富了孩子们课外生活,提高了学习兴趣。

  沉甸甸的收获

  一分辛勤,一分收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孩子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进一步加强,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得到体现。2005年至2006年该校运动员王安动(肢体残疾)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比赛荣获金牌1枚,铜牌2枚,为学校争了光。

  10多年来,学校为高一级特校输送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康复后的一批批儿童“回归主流”,转入普小升入初中;一批自立自强的学子毕业后融入社会自食其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聋生严加红回家经营木材业务,年均收入3550元;杨成锋回家后开裁缝店,由于诚实守信,广结善缘,月收入达670元;许多学生走向城市,运用实实在在的技术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按月汇款回家,使昔日的家庭“包袱”变成了家庭经济的“台柱子”;部分在校盲生利用所学本领面向社会实行免费按摩,用行动回报社会爱心……

  2001年,教育部、中国残联授予隆林“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