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五大问题 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我十分高兴。”接受采访时,林繁代表告诉记者。他向大会提交了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林繁代表认为,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长期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小。因而,职业教育在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重大。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经过深入调研的林繁代表认为,一是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巨大经济功能,把职业教育仅仅看成是农村学生的升学、就业的补充,不重视农村职业教育,教育与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相脱离。二是办学经费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农村教育仍然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性拨款,民办的农村教育微不足道,农村职业教育吸引民间投资和社会捐助的能力薄弱。三是办学模式、教育内容不活,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日趋困难。四是师资力量和“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五是招生难与就业难并存。

  林繁代表认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本,就业为民生之本。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大投入,解决教育欠债问题。国家在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和积极吸纳社会、企业资金来投入职业教育,以改善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林繁代表建议,采用灵活的办学模式。一要形成全日制与业余,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各种技能培训相互配合,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并重的职业教育体系。二要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努力改变在专业设置、教材编制和教学内容上,实行“订单式”培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一方面,向广大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把最新的农业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民,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另一方面,依托农村职业教育,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教育各种资源,提供农村劳动力就业前后的各种有效服务。

  林繁代表认为,要通过打通就业渠道来调动农民学习积极性。大力推行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模式,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培训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实现“零距离”,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