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普九”攻坚众志成城奏凯歌

  环山似凤,环凤皆山,故名凤山。这是一片以大石山为主的边远山区,这又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谋幸福、求变化的热望生生不息,战天斗地的激情始终熊熊燃烧。革命年代,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前些年,声势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高奏凯歌,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最近,“普九”攻坚战又众志成城再传捷报。

  自治区“普九”评估团在验收报告上写道:凤山县在“普九”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可归结为五个字“确、实、好、高、大”:“普九”的责任明确;领导工作务实;校容校貌好、教学设备好、常规管理好;干群劲头高、教师学历达标高;经费投入大、宣传力度大、控辍决心大、部门作用大。

  众志成城攻坚路

  在“普九”攻坚这场战役中,凤山上至县委书记、县长,下至残疾人、孤寡老人,人人都动了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县上下单位、集体、个人都心往“普九”攻坚想,力往“普九”攻坚使,奏响了众志成城壮歌。

  “富不读书富不久,穷不读书穷不移。再怎么困苦,我们也不会再让儿子辍学了!”凤城镇拉仁村学生万应发的父母说。去年5月28日是个星期天,时任县长的何焕全冒着小雨、踏着泥泞山路,深入采石场动员辍学的万应发上学。何焕全一边与万家人劳动,一边与万应发的父母拉家常,了解家庭情况。一个多小时的谈心,让万应发的父母明白了何县长的苦心,明白了作为父母的责任,明白了送孩子上学的重要意义。临走时,何焕全还掏出100元给万应发买学习用品。这一幕幕深深印在万家人的心里,也坚定了他们送万应发上学的决心。2006年上半年,经何焕全亲自动员重返校园的学生就有13人。江洲乡巴标村党支部书记韦应仕带领村民义务投工3200多个工日,在乱石山上炸出一个1667平方米的平台,建起了一栋216平方米的教学楼,解决了170多名适龄学生上学难问题。袍里乡仁安村残疾青年彭鸣岳、平乐瑶族乡80高龄老年人唐思爱分别捐款20元,中亭乡孤寡老人捐款10元……

  长期受贫困困扰的凤山县各级领导和单位部门领导都深刻认识到,只有赢得教育,才能赢得发展,才能赢得未来。2006年,“普九”攻坚进入冲刺阶段以后,凤山县先后召开“普九”专题研究会12次、攻坚誓师会5次、现场交流会5次,及时通报新情况,推广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有效推进了攻坚进程。2006年秋,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后,开的第一次会议是研究“普九”工作,拨的第一笔款是“普九”款,签的第一份文件是“普九”工作文件。新任县委书记罗光勤上任第一天就风尘仆仆下乡检查、指导“普九”工作。县委、县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各单位部门领导学有榜样,纷纷抽调得力干将进驻各乡、村和学校,出谋献策,形成了“领导包村,干部包校,教师包户,校保质量”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攻坚工作格局,确保攻坚工作不留死角,全面推进。

  突破难点三字经

  “普九”攻坚千难万难,资金是最大的困难。为了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凤山县呕心沥血念好“挤、争、靠”三字经。

  除了从紧缺的资金中优先安排教育资金,确保教育项目专项资金和配套足额到位,确保教师工资、教学费用等及时发放外,凤山县深抠细挖,千方百计挤出资金用于“普九”攻坚。2005年以来,凤山先后挤出1200多万元,确保“普九”攻坚顺利开展。

  “自己财力有限,必须积极争取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慈善团体等的帮扶和支持。”这是凤山县四家班子领导的共识。他们经常带着教育局等部门跑上级、走兄弟县市、赴广东,不遗漏一个关系,不放过一线希望,不错过一次机会,主动汇报攻坚工作,积极反映凤山困难,表明凤山人民办好教育的愿望和决心,争取教育帮扶项目,寻求热心人士的援助。诚心一次次奉出,爱心一点点汇聚。各方人士为凤山人民真情所动,纷纷伸手相助。自治区发改委先后安排专项资金1865万元,广东省援助资金600多万元,区直支教队援助资金230万元援建了长峒初中、民族小学等一批校舍;柳江县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个体户寄来3000元,日本、马来西亚及国内热心人士捐资143万多元……两年多来,凤山争取到海内外各方支援凤山教育资金2870多万元。

  “宁可少抽一包烟,少喝一杯酒,为家乡学校建设多捐一元钱。”这是乔音乡《告全乡人民一封信》的主题。该乡中小学校先后召开21场“情系家乡教育座谈会”,收到捐款15多万元。凤山县通过树宣传牌、出墙报、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致公开信等,动员各单位部门及广大干部群众捐钱捐物支援“普九”攻坚战。一年来,全县10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捐款物170多万元支持对口帮扶的学校。在去年4月19日的攻坚捐资晚会上,各单位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退休职工等捐款50多万元。凤山紧紧依靠帮扶单位倾力扶持学校,依靠干部职工、普通群众慷慨解囊。这一“靠”筹到款物300万多元。

  一生一校总关情

  “关注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孩子”是凤山“普九”攻坚一句响亮的口号,也是行动指南。

  控辍保学既是攻坚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在凤山这片还不富裕的山区。袍里乡央峒村学生伍开佑因各种原因辍学。他的几个任课老师轮番上门动员,均无功而返。当地著名的“控辍保学得力校长”伍学飞亲自出马,“五顾茅庐”,磨破嘴皮,终于劝得伍开佑于2006年4月28日开心地来到了坡心小学上学。

  伍学飞控辍保学方法多、措施得力,他包的村,学生辍学率为零。有人说:少一个并不影响验收达标,何必下那么大功夫?伍学飞正色道:“宁可多一个,但一个都不能少!”正是本着这种信念,凤山实行“县领导-乡领导-村领导一条线,教育局长-校长-教师一条线”的“双线责任制”。县四家班子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校领导包校,班主任包班,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对辍学学生,实行一名乡干、一名村干和一名教师负责劝返一名辍学学生的“三盯一”责任制。全县各校不断创新方式,深入开展“五个第一”、“五心”、“四意识”等控辍活动。教师做到发现学生辍学第一个到家、发现学生厌学第一个谈话、发现学生辍学要第一个报告、发现学生有辍学动向第一个做家长工作、学生回流到校后第一个开“小灶”辅导;对学生有爱心、有热心、有诚心、有耐心、有恒心;倡导树立多送一个高中生是贡献,多抑止一个学生辍学也是贡献的意识;挽救一个流失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意识;留住一个学生将会改变其命运的意识;相信每一个学生成才,不让一个学生气馁的意识。2006年前10个月,凤山成功动员197名辍学生返校,确保了学生入学率、完成率、巩固率、毕业率“四率”达标。

  乔音乡那王村那稠教学点不通公路,在建校时,该村87户人家用96匹马组成壮观的运输队,义务为学校驮运物资,齐心协力把学校建设好。凤山县大部分学校原来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校舍简陋。资金不足,干部群众师生就自己动手,修围墙、整花圃、刷墙壁、修桌椅。2006年全县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4万多个工日修校门、搞绿化等,节省开支180万多元。2006年2月-10月,全县1900名教职工没有休过一天假,既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和动员适龄儿童入学,又整理档案、修整校园。经过努力,目前全县村级以上每一所学校都实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校校有校门、有围墙、有篮球场、有校道、有升旗台、有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