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精品上演“广西现象”


  广西从2003年始,在全国十大舞台艺术精品评选中,年年有佳作入选。最近,由桂林市桂剧团创作演出的桂剧《大儒还乡》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这是继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之后,广西连续三届获此殊荣。这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是名列前茅的,成绩可喜可贺。广西舞台艺术的成就,引来了国内艺术界的聚焦。众多文化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和艺术家对其热烈评议和赞叹,称之为中国舞台艺术的“广西现象”。

  广西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长期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文化基础也相对薄弱。但经过十多年的奋发努力,广西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特别是文化的发展,在超越经济率先发展,成为近10年来中国文化发展和西部地区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样本,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正如潘琦在《文艺桂军在崛起?序》中所说:“一支崭新的、富有活力的文学艺术桂军在神州大地崛起……标志着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史上一种全新的现象的出现”。代表广西文化成就除了文学桂军、漓江画派、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这几项外,以《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歌王》、新版《刘三姐》等为代表的舞台艺术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化类型了。这次《大儒还乡》入选全国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再次为“广西现象”增添了分量。

  “广西现象”特点鲜明,极具魅力

  被国内文化界瞩目的“广西现象”,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佳作众多,精品不断。广西舞台艺术取得突破性成就是自1993年桂林市桂剧团的《瑶妃传奇》开始的。该剧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表演奖,开创了广西获国家戏剧大奖的先例。90年代后期,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等相继获国家级大奖。进入21世纪后,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和《大儒还乡》又连续入选全国十大舞台艺术精品。10余年精品不断,实属不易。

  二是艺术精湛,赏心悦目。这些舞台剧目,艺术上精益求精,成就极高,是广西艺苑的奇葩。《八桂大歌》以歌和舞为载体,极为艺术化地把生活在美好山川的广西各民族人民独特的劳动和生活场景和动人气息,如诗如画地展演了出来。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评论该剧时说:“《八桂大歌》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忘我情境,忘却你演我看,难分画里画外。”《妈勒访天边》艺术化地呈现了流传在壮族地区的一个非常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故事,真实地再现壮族人民向着光明不竭追求的民族精神。全剧通过感人的剧情和丰富的舞蹈语汇,传递出令人震撼的艺术张力,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隆萌培研究员称为“是我国舞剧民族化、现代化的一个丰碑”。《大儒还乡》以国内鲜见的独特视角、极端的方式组织戏剧冲突、人性化的内涵,在艺术呈现中增加了思想厚度,实现了我区舞台艺术的新突破。

  三是民族气息,新质魅力。广西属西部地区,有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广西文化人注意发掘本土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间艺术资源,并积极引进外来文化,使多元文化在相遇相撞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进而创生出新质的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创新之中,使艺术作品既保留了本土文化的特质,又填充着现代性的元素,从而具有特异的艺术魅力。《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歌王》、新版《刘三姐》等等,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和魅力。这成为广西舞台艺术近10余年新剧迭出、屡创佳绩的原动力。

  “广西现象”为文化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舞台艺术的“广西现象”不仅增添了广西文化的魅力,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

  ――强化文化自信,焕发变革激情。广西经济虽然长期落后,被认为是不发达地区。但广西文化人不气馁,不松劲,将落后的现实转化为变革的激情,以一种特有的执著和奋发精神去追求、去奋斗,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创造奇迹。长期以来,广西各族人民有一股团结一致、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广西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在广西文化人的文化创新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强化和升华。

  ――注重策划,打造精品。广西文化近10来年的崛起,策划之功,不可小觑。仅从广西文化厅的策划内容看,重要的就有: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工程、文化信息和资源共享工程、知识工程、文化产业重点突破工程,等等。这些策划,均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效,尤其是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成绩突出,影响广泛。广西舞台艺术创新的历程显示,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不能仅仅借助艺术家个体力量自发地生成和推动,应当加大策划力度,将专家的策划、领导的决策和艺术家的艺术创造紧密结合,齐头并进,促成文化的崛起和大步发展。

  ――通力合作,共创辉煌。广西区党委、政府重视文化工作,21世纪初,作出了《关于加快广西文化发展的决定》,并制订了《2001――2005年广西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对广西文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动员全社会参与民族文化事业的建设。“十五”期间,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资金4亿元,仅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每年是200万元。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广西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努力创造一个有利艺术家成长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通过经济政策、设施建设、生活支持,解除艺术家的后顾之忧;精神环境主要功能是作用于艺术家精神层面,并具有导向性。通过褒奖、关怀、亲近、交流、鼓励等人性化的方法,创造一个“做文化工作光荣”、“文艺家光荣”的氛围,增强文艺家的荣誉感、自豪感、温暖感、归属感,充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热情。2002年,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和广西文联联合举办的“广西文艺家十三年成果展示会”,集中了133名优秀文艺家的成果向社会作了展示;2006年,广西人事厅和广西文联联合举办了“全区文联系统集体和个人立二等功”表彰活动,10个先进集体和张艺谋、梅帅元、张仁胜、常剑钧、东西、鬼子等30名优秀文艺家获得表彰。文艺家在广西这片和谐的土地上奋发努力,努力创新,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创造了广西文化的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广西文化人正在创造低地崛起、“蛙跳”突进的文化业绩,创造文化可以超越经济率先发展的新模式。这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