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灌阳“二月八”农具民俗文化节

  走进灌阳“二月八”农具民俗文化节

  伴随阵阵喇叭声的响起,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灌阳“二月八”农具民俗文化节。该节日最早起源于唐代庙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原为民间的“开耕节”。随着灌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脱贫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已成为一年中最大“闹子”和独具一格的传统民俗节日。每到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参与农具与农副产品交易,趁着节日买卖犁耙、箩筐、棚垫、簸箕、米筛、锄头、镰刀、桌椅、板凳等。“土产山货将大街填窄,欢声笑语把小巷挤宽”,这就是灌阳“二月八“真实的写照。“二月八,吹喇叭”,喇叭俗称“叫叫”。今年的“叫叫”吹出了一曲曲“弘扬民俗文化,促进文旅复苏,推进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寿佛爷巡街、

  上午9时,“寿佛爷巡街”开始啦!伴随着锣鼓声和喇叭声,寿佛爷巡游队伍从关帝庙开始出游,巡游队伍分作9个方队,由军鼓方队、志愿者长旗方队在前,紧跟其后是寿佛爷神像,后面跟着精心装扮的各色表演方队,敲锣打鼓,双龙腾空挥舞,寿佛爷在人们的拥簇下,巡游的队伍浩浩荡荡,环绕着县城游行。“寿佛爷巡街”是灌阳县二月八的传统民俗活动,旨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政通人和,平安好运。

农具农艺品“叫叫”吹出灌阳人民勤劳智慧之曲。

  沿江两岸人头攒动,各种传统的农具商品应有尽有,富有原生态农耕文化特征。如木制的梯子和桌椅板凳,竹编的斗笠蓑衣、鸡鸭笼、鱼篓、铁制的镰刀、锄头、耕犁等等,堪称灌阳农具艺术的博览会。纯手工编制的花篮、背篓等竹制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围观。来自湖南道县的游客何女士笑着说:“走一圈下来印象最深的是灌阳的竹编工艺品,特别精致。既可以玩赏,又能当装饰品。”一件件凭手工打造的精致农具和工艺品,不仅反映出灌阳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情况,也反应出了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

特色农产品“叫叫”吹出灌阳特色农业产业振兴之曲。

  特色农产品展区成为游客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窗口。高山云雾茶、野生灵芝、瑶山天然蜂蜜、山苍子油、茶油、香菇、木耳、陈皮、米粉、土鸡土鸭等产品摆满摊位,琳琅满目,引得区内外游客长时间流连忘返,争相购买。

油茶、麻圆粑粑

  灌阳瑶家油茶是灌阳最有名的小吃之一,留下了灌阳人精神思想的深深烙印,也被誉为“东方花式咖啡”。无论是红白喜事或是家常小聚,它都是重要的待客之物。油茶一般选用筒骨熬制的高汤与谷雨后采摘的茶叶,搭配炒米、绿豆、米粉为作料,寻常人家也会根据各自口味再添置其他蔬菜肉类,形成了灌阳人民一日三餐中的主食,无论早中晚,甚至宵夜,都会选择挝油茶吃。

  灌阳麻圆粑粑是用糯米粉制作,把粉团揉好,分成一个个小圆子,放进油锅,用长勺子不停地、缓缓地搅动油锅里的麻圆,使其能均匀地受热。制作时火候很重要,全程要烧小火,先用三四成的低油温慢慢地炸,这样是为了把麻圆里面炸熟,等外皮变成淡淡微黄色,再把火加到五六成热,继续慢慢炸,直到完全熟透。金黄油亮的外皮裹满芝麻,咬一口酥脆又软糯,满嘴都是香酥甜腻,吃完一个又想再吃一个!

  灌阳油茶、麻圆粑粑、“十大碗”等美食形成了灌阳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是灌阳的乡村振兴地地道道的文化振兴特色。

志愿服务宣传“叫叫”吹出惠农政策暖人之曲。

  灌阳县乡村振兴局志愿服务团队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借助“二月八”农具民俗文化节,组织志愿者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以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单,实地宣讲解答的方式方法向广大人民群众详细讲解了中高等职业教育“雨露计划”、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产业奖补等惠民政策内容和灌阳县“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知识。通过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真正让广大群众知晓党的政策、熟读政策,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人。

  走过千年,如今灌阳的“二月八”农具民俗文化节,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各种农具的庙会,还是一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亮丽风景,成为灌阳向区内外充分展示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广西灌阳县灌阳镇初级中学蒋政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