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为当前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奋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要充分认清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二十大报告“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指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心怀“国之大者”。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二十大充分肯定十年来中国教育的成就,强调教育战略地位,重申党的教育方针,全面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围绕破解“入园难”,出台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一系列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高中教育加快普及发展步伐,如期实现普及目标。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把教育与科技单列,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进行讨论,,把科技、教育、人才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重大问题单独论述。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指出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创建书香校园,打造生态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的回归,就是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
“泽立学术之道,仁慧四方才子。”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就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包括高水平的、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的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有利于人人成才的教育治理体系。具体地说:
第一,报告全面部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问题给予特别关注,强调“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促进教育公平。今天所追求的教育公平,在于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让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发展的机会,成为有用之才。对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教育提出各自的重点内容。如义务教育的重点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的配置;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重点是普惠发展;高中阶段的教育重点是学校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点是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敏锐关注到当代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于科技发展与一流大学建设的作用;把教育数字化建设与学习型社会建设联系起来,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发展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智慧平台。
第二,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春风,日日沐我心。德为贵,能为重,勤为先,绩为行。教师因真而高雅,因善而高洁,因爱而高尚。“用满腔热情,治半亩方塘。”对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作用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特别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贯通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体现党中央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与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凝聚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发挥重要作用。报告除谈到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外,重点谈到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的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爱是心灵的窗口,爱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力量。以爱为支点,撬起希望的明天。人民满意教育是立德树人、优先发展、体系完整、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强调,促进教育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以各得其所促进教育结果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缩小教育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快教育数字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而育人的根本在立德,立德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核心是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关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日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是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通过深化办学体制和“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战略性科技力量的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自觉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注重内涵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科教兴国人才支撑
草的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人的成熟需要知识灌溉。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甘。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为党治国理政服务的需要,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需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中之重,明确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必须坚定为了人民办好教育、依靠人民办强教育、让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的决心和信心,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人民性的核心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就要防止人的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自由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既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问题。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古今中外,各国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其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造就人才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第二,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政治自觉、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有最可靠的“主心骨”;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才有行动上的“指南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永无止境、任重道远的奋进过程,要切实增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政治自觉、情感自觉和行动自觉;要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在新发展格局中谋划教育发展新思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要充分了解家长、学生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各项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把握实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针对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通过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中全面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三,提供学“位”,保障城区学生入学刚需,研究学“情”,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学“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水平,造就学“霸”,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学“业”,构建德智体美劳发展现代化体系。
让智慧点亮人生,用爱心播种未来。教书育人,贵在平等,重在坚持,求真求善。“定位艺术,发扬特色,扬长避短,塑造为长。”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新时代新征程赶考路上应以新时代举措,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保障中心城区学生入学刚需。集中教育资源和力量办好乡镇学校,持续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科学合理、精准分析学生的学情,做到“面批”、“面改”、“面谈”,研究差异化教学、个别化指导的实施策略,注重研究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积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涵盖高等院校、教科研机构、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新型基础教育教研联盟,推进优质保教课程及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通过集团化办学、优化师资配置,加大政府保障力度,逐步缩小校际间、城乡间师资水平、办学质量差异,整体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打造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升高中普及水平。持续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持续提升普通高中育人水平;尊重各个层次的学生差异,提供个性化适应性的优质教育。要努力提供均衡教育资源,培育适宜高端人才基础性成长的沃土,让优秀学生冒尖、拔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大爱精神、感恩情怀,合作与分享、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鹰翔白沙凭君跃,海阔天空任子飞。要全面布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形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生涯规划、家庭教育、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培养的完整体系和机制,走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道路。稳妥推动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推动中小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思想引领,着力构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对接、融合共进”工作体系,充分彰显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作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书香校园、美丽校园、快乐校园。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拨生命之弦,奏人生赞歌,创品牌教育,赢美好未来。让我们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国之大者,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奋进新征程营造良好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培育大先生、大工匠,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祥森:巴马高中副校长
梁 松:巴马高中教务处主任
陈莹峰:巴马县讲师团成员、县综合执法局干部、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