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伤口,大文章,这个伤口你一定要注意

  生活中我们时常遇到磕磕碰碰从而受伤,尤其是夏季,皮肤在裸露的环境中受到损伤是很常见的事。您可能会觉得,小伤口不必紧张,在家里处理一下就行,但是您知道吗,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有可能就潜伏在伤口中,您可能会想,生锈的铁钉刺到才会引起破伤风,平时的小磕小碰怎会呢。针对这个疑问,刚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出院的曾先生有话要说。

  年前,曾先生在工作时被竹子割破了右手背,出血不止的他立马到当地卫生院处理伤口,但是在受伤后的第5天,曾先生出现烦躁不安、张口困难,抽搐,大汗伴发热,全身肌肉疼痛,随后到当地医院就诊,很快出现了牙关紧闭、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呼吸困难等症状,当地医院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治疗后转到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转进急诊重症监护室时,患者已呈昏迷状态,经过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松药物加强镇静,严格气道管理,控制感染等10余小时治疗后,患者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牙关紧闭、持续肌肉痉挛等现象加重。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于晓钧对着患者已经在外院清创并且已经愈合好的伤口细细端详,带着心中的疑问拿起床旁超声一探究竟,“果然!凶手就藏在这儿”于晓钧主任说到。在超声显示下,曾先生的右手背有异物存在,急诊科赶紧联系相关科室紧急会诊,确认了手背伤口异物位置后,进行紧急手术,医生在伤口的肌肉里面取出长约2cm的竹签。清除了感染来源后,经过近一个月的规范治疗,曾先生已康复出院,回归到工作岗位中。

  谈起这次经历,曾先生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说起急诊科,真要点100个赞,首先感谢急诊科的医生,帮我找到了那根要命的小竹签,让我活了过来,其次感谢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辛苦你们了,天天翻动我这个180斤的大胖子,出院后我就要减肥了。”

  曾先生这个案例不是个例,于晓钧主任介绍,人们常常把铁锈和破伤风相关联,但其实这是一个认知偏差,即使不是被生锈的铁片所伤,一样有可能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属于梭菌属,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介质中,破伤风分为新生儿破伤风和非新生儿破伤风。我国已于 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但非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非新生儿破伤风(Non-Neonatal Tetanus) 是指年龄超过28天,因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厌氧环境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以全身骨骼肌持续强直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中毒性疾病。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多散发于乡镇和农村地区,且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因此报告发病率可能存在较严重低估。绝大部分患者感染到破伤风是因为伤口处理不当造成的。由此可见,破伤风离我们并不遥远!

  近三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共收治的8例重型破伤风患者中,没有一例是因为被生锈铁钉刺伤所致的,而凶手常常是我们不注意的瓦片、竹签、小碎石等,大部分患者都由于初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耽误了治疗时机。而该院急诊科根据《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了成熟的破伤风个体化实践路径,患者都得以康复出院,并进行了回访跟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