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全力打造“教育小镇”

提升实力 打造品牌

   一本上线262人,其中600分以上人数为17人,2名本土考生分别以理科675分和文科661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教师节来临之际,秋收的9月8日,平果市2016年教育工作大会上,经久不息的掌声回荡在会场上空。今年高考季,平果市2806名考生参加普通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和考取清华、北大取得重大突破,均刷新了平果教育史记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10年来,平果狠抓高中阶段教育,锲而不舍,奋勇向前,并全力推进“教育强县”战略,多方面提升教育实力、打造教育品牌,朝着“建设教育强县,打造教育小镇”目标迈进,为平果全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多举措力创高考佳绩。早在2005年,该县县委、县政府就提出高考“311”目标,即全县高考考上清华、北大3人以上,考上重点本科100人以上,考上本科总人数1000人以上为。为着这个目标,平果市不断探索创新,付诸了一个又一个行动,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果。

  引进名校,实现“头狼效应”。2012年,平果市政府划拨1000亩土地,投资6亿多元,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办北师大平果附属学校并于2013年建成招生。学校秉承北师大百年优秀文化传统,依托北师大雄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成果,立足于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沿,以建设“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名校为发展目标,实施英才教育,成为全县教育典范。2016年高考,该校首届高中毕业班一炮打响,参加高考67人,一本上线36人,其中600分以上4人,该校考生周义棋以665分夺得百色市2016年高考理科卷面分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录取。

  引进名校长,掌舵备考航向。2013年,平果市聘请湖北省天门实验高中特级教师、校长李军担任平果高中学校教学校长,2014年又聘请原百色民族高中特级教师、校长陆卫国为全县高考指导专家,两位名校长强强联合,互成点面,全方位指导全县高考备考。

  引进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打造强质师资。2006年来,平果市通过公开选调方式,从区内外共计引进7名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实并优化了全县高中教师队伍。

  建立高考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积极性。该县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分别对考上“清华北大”、一本院校的考生给予重奖。

  持续扩充城区教育资源。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与日俱增,为充分满足这一需求,平果市持续加大城区学校的建设力度。2006年以来,共投入35404万元,新建平果五小、平果六小、平果七小、平果九小、实验初中、职教中心,迁建平果一幼、协力初中,改扩建平果一小、平果二小、平果八小、平果初中、城关初中、平果高中、平果二中,城区学校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从2006年的34108人增加到现在的59298人,增加人数达到25190人,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同时,为进一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有效解决“入学难”、“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平果市计划从2017年起至2020年,在城区新建3—5所规模均为1000人的幼儿园、5000人规模的平果五中(高完中)和4000人规模的雷鲁小学,改建平果二小,迁建平果九小、雷感小学和新安镇兴宁小学,扩建平果六小、大岭小学、新安镇中心小学,完成上述建设后,城区学校将新增容量20850人,“入学难”、“入园难”和“大班额”问题将有望得到全面解决。

  创新推出“初中进城”工程。实施乡镇初中集中县城办学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创新之举,也是助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2010年,平果市农村初中共有9所,在校生4372人,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及县城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乡镇初中学生逐年锐减,至2013年春季学期,乡镇初中在校生2335人,平均每年减少509人,乡镇初中学校也减少为6所。由于农村初中生生源减少,造成学校师资、校舍、教育设施等教育资源严重闲置。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并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13年秋季学期,平果市委、县政府决定将太平、海城等6所乡镇初中合并到新建成的平果市实验初级中学办学,用集中办学的方式让乡镇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同一个蓝天、同一样教育、同一个梦想”,从“能上学”变为“上好学”。为减轻群众因子女进城就读带来的经济压力,该县政府设立专项经费,根据路程远近对全部乡镇的初中生给予交通补助,属瑶族学生的还将给予每人每学期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所有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寄宿制生活补助费。农村初中生全部进城后,通过竞聘考试,将354名农村初中教师安置到城区初中,并对城区初中教师重新进行优化整合,实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学生进城就读后,许多家长也随着进城务工经商。据统计,该县“初中进城”工程实施以来,共带动5000多名家长进城务工经商,从根本上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了让农民工进得来、住得稳,平果市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安置进城农民的生活小区,以商品房一半左右的价格销售给进城务工人员,为“初中进城”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打造平果“教育小镇”,近年来,该县将教育事业列入“一园”、“两城”、“七品牌”(“一园”即:工业园,“两城”即:体育城和大学城,“七品牌”即:工业品牌、城市品牌、教育品牌、体育品牌、特色农业品牌、旅游品牌和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实施“361工程”,力争将平果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小镇”。 2006年以来,共投入20多亿元建设平果大学城,成功引进了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形成配套共建、集约管理的办学模式。为吸引大学入驻,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凡投资创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政府以优惠方式供地;在校生规模达5000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目前大学园区已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果校区、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等4所院校落户并招生,在校生达到15000多人。大学园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规划到2020年,平果大学园区在校学生将达到10万人以上。初具规模的“教育小镇”,为平果市打造“教育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平果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注重素质教育,推行全面发展。平果市着力,丰富素质教育形式,推进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培养一项体育爱好和特长。开展“两个一”活动和“爱.感恩.孝顺”教育活动,各学校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艺活动。2010年以来,该县共招聘58名体艺教师充实到各中小学校,县政府还拨付2829.84万元资金,为各中小学校购置体育和艺术器材、建设运动场、装备图音室等。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培贤杯”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平果市中小学生篮球联赛、“阳光下成长”全县中小学生朗诵比赛、平果市中小学“超级演说家”演讲比赛、平果市中小学情景剧比赛、“同圆中国梦”现场书画比赛、“同圆中国梦”中小学生校园歌手比赛、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校园拉丁舞”比赛、“一周一文艺”和“一月一文艺”汇报演出等,师生参与热情高涨、精神风貌喜人,家长和社会各界给予很高评价。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平果市确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该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实现网络“班班通”、100%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和电子白板,共有58所学校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平果高中、实验初中、平果五小每个教室都安装了高清视频系统,平果高中、平果五小等8所中小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录播室,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辅助设备智能录播系统,平果高中与全国名校成功合作,建成联网同步课堂。该县计划到2017年秋季学期,县城区所有中小学,每个学校至少有一个年级与全国名校联网同步课堂或利用名校优质课件上课;2018年,县城区各中小学校全部建有录播系统和高清视频系统平台;到2019年,县城区中小学与全国名校联网。

  提高教师待遇保障专项经费。为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构建一支充满活力、安心乐教、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队伍,平果市于2015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财政经费,专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一是提高班主任津贴补助;二是给予艰苦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按艰苦边远程度不同,给予农村在岗教师不等次的生活补助;三是设立教育质量总体提升绩效奖励,对教师每年的工作表现、教学成绩等方面进行考评后给予奖励;四是设立中小学校长、公办幼儿园园长年度绩效奖励;五是设立小学毕业考、中考和高考教师奖励,对在小学毕业考、中考和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六是引进名师、名校长,设立名校长基金。在引进两位高中校长的基础上,平果市还将继续高薪引进初中、小学校长,招聘高中语、数、外特级教师;七是设立教师表彰奖励基金,每年教师节,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校集体、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最美乡村教师等进行集体和个人奖励;八是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按五年内每人培训不低于360课时要求,从外地聘请专家到场指导培训、引进名师进驻学校交流、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派出学校领导到名校跟班学习、派出城区教师下挂乡镇学校、派出乡镇教师上挂城区学校学习等形式进行培训。

  (宋宝春、黄晓、黄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