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县狠抓仫佬族文化挖掘与传承工作

  近日,笔者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相关部门获悉,近年来,该县加大对仫佬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仫佬族通史》、《仫佬族百年实录》、《仫佬族古歌》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并加大投入重点打造仫佬族特色民族村寨。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总人口38万,其中仫佬族人口12.55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3.5%,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80%以上。仫佬族与壮、汉、苗、瑶、侗等各民族世代和睦相处,在保持和继承传统生活习俗的同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体现出民族的内质和顽强的精神。仫佬族歌舞、风情、服饰、节庆、工艺、饮食、民俗、民间文学、神话传说、山歌、建筑等底蕴厚重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近年来,该县加大对仫佬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秉承在继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积极健康发展。

  通过不断的挖掘、整理和申报“非遗”保护工作,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取得显著的成绩。2006年,仫佬族依饭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仫佬族古歌、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舞草龙、仫佬族走坡节、煤砂罐制作技艺、仫佬族婚俗等6项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仫佬医药、仫佬族土布制染技艺等12项列入河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3项,列入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

  为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仫佬族文化,我县创编非遗文化精品,其中,《仫佬族古歌》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广西民间文艺界获得的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进一步宣传和推介仫佬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投入把四把镇铜匠屯、东门镇石围屯和小长安镇大勒峒古村落等三个少数民族村寨打造为具有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史实依据的仫佬族特色村寨;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仫佬族舞蹈竹梆谣已成为罗城二小课间主要活动项目之一,仫佬族抢粽粑、仫佬族竹球已成为各中小学运动会、节庆日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支持民族传统节日活动,每年春节、三月三、“文化遗产日”等节日,都举行非遗展示(演)活动,让群众在快乐中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让大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营造浓厚的“非遗”文化氛围。

  今后,该县将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使仫佬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仫佬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覃恒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