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武宣石文化

  古人曰:“石通天性”。所以有女娲炼石补天、和氏璧之争、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的境地。漫步武宣县山川平原,到处可见石文化的脉络。走进这个神奇的历史长卷追根溯源,令人深感它缤纷多彩,盛而不衰——

  挡风避雨的石

  沿武宣至平南二级公路往东行,在洛桥、武兰、波斗、屯应等村屯,左右前后闯入眼帘的都是石头——石屋、石墙、石门、石路、石窗、石磨令你犹如徜徉在一座色彩斑谰的天然石头博物馆,四处是厚实的石头清香。

  统一的石木结构房屋间间相连,户户相通。整齐而又鳞次栉比的石屋、石巷彼此相连成为一个个层叠起伏的村落。被人们称为岭南画卷的石院梁氏武魁堂位于前往国家AAA级风景区的途中。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墙体左看一条线,右看如刀削。外观千姿百态的庄园让人震撼心灵,赏心悦目。据其后裔梁天耀说:“武魁堂始建于清嘉庆四年,

  距今有200年历史。3200多平方米的房屋用30多万块鹅卵石砌成。”

  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刘氏将军堡四周是卵石砌成的高4米、宽2.5米的跑马墙。南、北、西三个石门出入,四

  角三层楼高的“更楼”密布瞭望孔和枪眼,居高临下地发布防火、防风、防暴雨、防盗贼的使命。家族聚居,集政、经、居、教于一体。外围是宁静而古朴的鹅卵石铺成的石路,内部是四通八达、整齐通畅的巷道,具有防水、火、兵、盗、旱、涝、灾、荒、“八防”功能。用石头砌成的整座建筑一厅厅、一巷巷、一井井都透露出先民在竭力为它的子民们提供一个尽量与所处外部环境和谐共处、内部能够风雨同舟的良好生存环境。

  为什么乡亲们喜欢用石头来构建自己的家园呢?因为鹅卵石在武宣随处可见。它源于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后的砂石山中,历经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砾石碰撞,形成了不规则的光滑圆浑如卵形状的鹅卵石。石以黄色居多,少了鲜丽的颜色多了沉稳和素雅。各自不相连,大小不同,圆而不规则的石头在先辈们琢石手中用本地粘土加石灰粘合后砌成整齐美观、四平八稳的一幅幅石墙,一幢幢石屋,一条条石街,一道道景观。墙体坚而不摧,住进去冬暖夏凉,历经千年风雨岁月沧桑而不衰。为人类结束了日晒雨淋的窘境,建设了时代的文明和进步。

  展目望去,裸裸圆石在潺潺溪水和浓郁山林中展示着前生后世的不屈不挠信念,不但给人带来肝胆相照的强烈视觉冲击,更多的则显示了扎根大地撑起华夏的博大精深的情怀与胆略。遍地裸露的卵石,不是锤子的敲打,而是流水的载歌载舞——它容纳了渊深无比的仙城文化!

  显山现水的图

  在武宣县县城的原址旧县村城东南面大块石板上,遗留着开凿的宽1米,长40多米直下黔江河畔的一级级石台阶。这些石阶修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仔细看去,锤敲钎凿的痕迹早已被岁月和万千来往穿梭的脚鞋踩失。由此想象得出建设者当年汗洒如雨,巧夺天工,穿山越谷,荡气回肠的气势!石台阶带来的是码头舟楫林立、衣裾翻飞、磨肩接踵的繁荣。石头有灵,涵育了一代又一代仙城子孙;石头有神,凝聚着不屈不饶的气质精神。那岁月的残酷与人类的睿智即记录在这蜿蜒的石阶上,它表达的不仅仅是武宣以通衢水运而闻名的石阶遗址,而是历史长河解读“依码头而建,依码头而兴”更深层次的城市文化……

  漫步村里,石柱、石板、喂马用的石槽、镇邪用的石狮子比比皆是。而老祠堂的八面石柱就叫人拍案称绝了。那是在厅里专门顶着房屋四面天面的柱子用的石墩,每一面分别刻着乌龟、鲤鱼、双刃剑、鹿、雕、铜钱、蛇等八面玲珑,栩栩如生的吉祥物。龟具有升仙的灵性,是古代神话传说中长寿的神物,民间有“千年王八万年龟”之说。石刻艺人凭着高超的技艺,将神龟的传说成功地刻成图画佳品。寓意为世人挡灾煞,减祸害,长寿吉祥,镇煞迎福。石柱上的长角鹿体态轻盈,顾盼生辉,简练生动。因鹿身值百宝,所以鹿茸、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都是滋补强身的珍品。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多少朝代都曾以“巨鹿”之名赐给功臣宿将作为封爵谥号。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纹样的流行,鹿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把鹿的人文含义推到了极致。刻于门柱基脚的鲤鱼图线条流畅写意,表达了先人对鱼发自骨子里的喜爱——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年年有余。鲤跃龙门的金榜题名者飞黄腾达的象征及望子成龙也因此而演绎人间。丰富的石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通过具体的物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众人在睹物后潜移默化的了解这些动物所表达的品种、历史、喻意、故事并将积极性上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些石文化从侧面说明武宣人在唐初时即广泛的将中华文明与生活融合得淋漓尽致!

  隐神藏仙的画

  作为摆放在县文体广场的刻字奇石来说,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先进的群众文化,一种大众的通俗文化。不管在哪个方位打球、跑步、健身,都可欣赏到摆放或横或竖,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鹅卵石有的姿态生动,与花卉舒展韵致;有的简洁清晰,与立、卧、走、奔、跳、游的锻炼者沟通表情;有的稀疏传神,与树木摇曳婆娑。上面凹刻的“健康是福”、“仁者寿”、“廉”、“包容”等大字随日而现,伴月而眠,天天将既简练又明白无误的大众愿望刻入运动者的眼帘,促使人们对石头上的雕刻内涵作进一步认识和具体理解。

  在灵湖村生育文化广场,一块块令人赏心悦目的石头上刻着“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争当幸福文明家庭”、“破千年封建习俗,树一代婚育新风”、“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优生优育”等词语。这些石头象一道文化墙,每时每刻在陶冶生育者情操;又象一幅壮丽的画卷,将中国与时俱进的生育文化跟石头的形神意蕴浑然一体。抓住人们对奇石崇拜的心理,通过人类艺术将政治意图巧妙地融入自然中,这足见奇石包含的哲理内涵魅力无穷。

  对座落在广西大瑶山南麓的刘氏将军堡来说,主屋前进门处地面三个用鹅卵石镶成的象形图给这座古老的大院增添了浓重的文化氛围。它们各有一米见方,色彩冷暖深浅相间,互相映衬而显绮丽。一个是“米”字:让人既联想到一串串丰收的谷穗,闻到浸透着泥土味的稻香,又能体会到那劳动者在阳光沐浴下生活的厚实。这个“米”字高度凝炼了米文化,表达了先人对生活的自信与不懈追求。紧紧相临的是“铜钱”:铜钱在东方风水上说是避邪,挡邪,聚财聚气。四方孔的中间被先人别出心裁地加了一个“十”,变成了钱中有田。外圆内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蕴涵有君临万方、皇权至上。西晋鲁褒在《钱神论》中写到:“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同时也暗示先人继承中国文化的处世法则:做人要方,即正直有原则性;处世要“圆滑”,办事要讲方法和策略。通过这个鹅卵石镶成的铜钱,我们看到先人为子孙后代留下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再旁边是大大开放的“花”:寄托着主人对一年四季花常开的期盼。这些没有生命的组合卵石用三幅原生态、自然、和谐的图吸引着过路人的驻足,观赏中领略实用文化,享用装饰文化,感受人文文化,悟出哲理文化。从而发现人生激情,激活愉快心态,进入美的境界。(陈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