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纪实

唱好乡土文化这出戏

  2013年11月由3名村级宣传文化专干领衔、48名文艺队员组成的“阳圩镇农民女子合唱团”,到南宁参加广西第二届基层文艺汇演获三等奖;在2014第三届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活动中,右江区选送的农民表演节目《我家住在青山上》获得“十大表演人物奖”,阳圩镇孟沙社区获得优秀组织奖……

  自2010年以来,右江区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9个标准的乡镇(街道)文化站、近百个村级文化广场。目前,该区120个村(社区)均配备1名宣传文化专干,村级宣传文化专干每月组织村民开展1次(项)文化活动。成立了179支农村文艺队,农民演员多达3500多名,每年由财政局以农村文化“以奖代补”形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200余场。

  阵阵新风拂面而来,右江区文化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这一切,与村级文化宣传专干的付出密不可分。

  2013年,右江区以阳圩镇为试点在全市首创实施“村级宣传文化专干”示范工作,财政统筹工作经费,为每个村配备1名宣传文化专干,负责统筹开展本村的宣传思想教育、文体活动、文艺队伍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从此,该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文化软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每天晚上,阳圩镇布林村文化广场上准时响起音乐,村民们走出家门,聚到广场上跳秧歌、打羽毛球、唱壮家山歌。“自从村里有了文化专干以后,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村民们说,在宣传文化专干的组织下,每天晚上唱唱歌、跳跳舞,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宣传文化专干成了该区助推农村文化发展的生力军。目前,仅阳圩镇就有业余文艺队26支,其中孟沙、布林、伦楼等5个村屯屯有文艺队;六丰村是自治区、市城乡风貌改造、新农村示范点,但一直没有文艺队,自从配备宣传文化专干后,就组织了山歌队、少儿文艺队,总人数达到了56人。

  今年5月,阳圩镇老百姓在各村宣传文化专干的带动下,自发举办了农村文艺表演活动,活动持续整整一个月时间,全村18个村的村民集中轮流到布林村的各个自然屯进行文艺“擂台”赛。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该区的农村文艺发展真可谓红红火火。傍晚时分,阳圩镇孟沙村那嫩屯的留守妇女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在村级文化专干龙莉莉的组织下,三三两两聚在房前屋后即兴唱起了壮族山歌。

  几年前,龙莉莉将村里20~50岁的30多名已婚留守妇女组成一支名叫“乜兰”的文艺队,这支队伍从家乡的甘蔗地一路唱到了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的舞台上。

  在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方面,该区的民间文艺队更是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4月24日~26日,为期3天的“右江壮族岑王庙会”祭祀大典在右江区大楞乡开幕,当地壮族群众在庙会期间开展祭岑王、游庙园、演壮剧、唱彩调、放铳炮、百家宴等系列民俗活动。

  据了解,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该区传承了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品牌,如百色右江端午龙舟文化节、阳圩山歌节、右江壮族岑王庙会。其中“右江端午龙舟文化节”被列入《广西节庆志》,每年端午节举办时,参加和观看人次有10万人之多。“右江壮族岑王庙会”还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右江区还实施农村文化“一乡一品”建设,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文化品牌,例如阳圩山歌节、汪甸那旁歌圩、泮水风流圩、百城社区文化节等。

  该区的农村文艺创作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目前已创作了200多个文艺精品,其中获国家级奖励8个,自治区奖励20多个。

  为了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文化内涵,近年来,该区一座座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农家书屋中书籍报刊琳琅满目,“右江区春节联欢晚会”、“右江区春节(正月初一至初七)文化集市”也连续举办了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