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宏谋《从政遗规》札记: 集古代廉政文化之大成

  陈宏谋是桂林横山村人,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为官四十余年。归纳一下他的经历,可谓清代绝无仅有。

  一是从县令一直当到东阁大学士,他是一级级升迁的,没有坐过“直升飞机”,从七品芝麻官升到一品官,平均每升一级约四到五年,这在清朝并不多见。

  二是他当过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御史、知府、盐道、布政司、按察使等职;当过八省巡抚;当过总督和兵部、吏部尚书,病逝前几年官至东阁大学士,可谓为官颇有点“万金油”,这也是历代官员中不多的。

  三是他任职的地方多,有十二个省,他1733年外派至1763年回京,外派达三十年,所见所闻非常丰富。

  四是他乃一介穷官,官当得大,钱财不多,而且唯一一个儿子也因病夭折,后接纳他叔伯兄弟的儿子为子,三元及第的陈继昌,并非陈宏谋的直系重孙。看看其横山村的故居,不像是朝廷为官四十八年的居所。

  陈宏谋不像其他官员除了收税外便是饮酒作诗,所以他不像大学问家,他留下最著名的《五种遗规》也是一本编辑他人言论的书,但是,正是《五种遗规》记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五种遗规是五本书,其中《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记录的是从政官德,属于古代廉政文化范畴;《教女遗规》《训俗遗规》《养正遗规》则属于道德修养和移风易俗方面的事例,属于百姓教化范畴。我很推崇《五种遗规》,其中尤以《从政遗规》值得当下细读。对陈宏谋,我概括了他一生的几个特点。

  第一,他是“乾隆盛世”中的“消防队员”。满清入主中原,到康熙时代完成了统一大业,所谓“盛世”也即由此生发,但在康熙时代,满清已隐藏了派系矛盾,首先是满族中的皇族,王爷多如牛毛,为维护皇族利益便自成体系;其次是所谓有战功的掌握兵权的武官;再次是汉人官僚。这些派系的根本目的是争权夺利,京城中皇帝身边的人尚且如此,全国各地的官员从县太爷到巡抚也就私下贪污、弄虚作假、谎报政绩、买官卖官,无所不用其极,地方官员中荒疏政事,只管收税纳粮,腐败已经深深隐藏于社会之中。嘉庆皇帝即位后查办了和珅,和珅所贪污钱财大大超过了朝廷的库存,人说“和珅倒,嘉庆饱”,在“乾隆盛世”时代,全国各地民不聊生,自然灾害频发,贪污腐败盛行,且有地方大员在争权夺利中的反叛之心,乾隆每遇此等头痛之事便派陈宏谋充当“消防队员”,陈宏谋对“乾隆盛世”暗藏腐败堕落现象是了解的,所以他力求廉洁从政。

  第二,陈宏谋在《从政遗规·序》中说自己“迨入仕途官场,事宜尤未娴,习临民治事,茫无所措,未优而仕,不学制锦,心窃忧之,然平时偶有得于圣贤之绪论,合之今时情事,多所切中此心,稍有把握,措之事为幸,免陨越不至,如夜行者之伥伥,何之乃益,悔前此之鲜学,而古训之不可一日离也。”“方今民生蕃庶,待治方殷,圣天子本躬行心得之余,布范世諴民之政,有司牧之责者益当从根本上讲求教养之方,为民生久远之计。若仅以因循陋习了官场之故套,何以上副圣训何以下符民望”,陈宏谋说得非常明白,“若仅以因循陋习了官场之故套,何以上副圣训何以下符民望”,他通过前人的“廉政遗训”来医后人之病,使有良心的官员得以警醒。

  第三,《五种遗规》影响很大,相距近百年之后的曾国藩有一本《曾国藩家书》,被后人称为家教的典范,实际上曾国藩受《五种遗规》的影响很深,对陈宏谋也是推崇备至。陈宏谋一生所做之事并不轰轰烈烈,但扎扎实实,无非是与百姓打成一片,兴修水利,移风易俗,提倡官员廉洁,其政绩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观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轰轰烈烈,清朝江山已面临动摇,所以曾国藩为朝廷所重的背景不同,虽然陈宏谋也当过“消防队员”,但面对的只是小难小灾,乾隆自负无危机感,所以陈宏谋的影响力也被湮没。

  第四,陈宏谋的《从政遗规》是历代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一本官员为政应遵循的官德书,其所记录的为政言论,都是历代官员自身的体会,且官不论大小,其为政的言行一致都在选录之列,这与历代编的“名人语录”大不一样,是很值得肯定的,因为廉政文化是廉洁官员自己行为的升华,它与官员的行为紧密相连,不可能脱离官员的践行来凭空塑造廉政文化。

  从陈宏谋的一生,可以发现他是在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廉洁勤政”的官员,而且,历史官员把官德和廉政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也不多。近几年来,研究陈宏谋的人开始多起来了,据我在知网以“陈宏谋”三字检索,公开发表的文也就是120多篇,其中还有不少文章只是提到陈宏谋,而非专门研究陈宏谋。

  陈宏谋的性格,也反映了历代桂林籍名人之特点,为官者清官多,做学问的勤奋者多,这也是桂林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