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农民增收致富有奇招

  

  横县养蜂农民黄业鹏正在精心整理蜂箱。 杨芸 摄

  近年来,横县不少农民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另辟蹊径,在特色养殖上做起了增收文章——要么在养殖品种上出奇制胜,要么在养殖方法上标新立异,各种特色养殖悄然兴起,推进农业多元化发展,促使农民增收致富。

  小小竹鼠大“钱途”

  与鼠为伴,大发鼠财。在横县镇龙乡盐田村,有一个名副其实的“鼠窝”——养殖户黄桂芬因地制宜,利用村里竹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养起了竹鼠。竹鼠又名竹狸、竹根鼠,它们体大肉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易于管理。竹鼠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市场价高达每公斤130元,按平均每只2.5公斤算,每一只竹鼠售价可达约300元。

  黄桂芬家在2012年出栏400多只竹鼠,赚了6万多元。现在,黄桂芬家就是一个大鼠窝,养有竹鼠500多只。近3年的实践,黄桂芬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意也越发红火。眼下的她正琢磨着在互联网上发布竹鼠养殖、销售的信息,进一步扩大市场,提高效益。

  把小生意做成大产业,养小竹鼠带来大“钱途”。在她的引领下,许多一直苦于致富无门的村民也纷纷养起竹鼠来。“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黄桂芬说。

  养蜂酿出甜蜜生活

  120多个蜂箱,错落有致地安放在房前屋后,成千上万只蜜蜂拍打着翅膀,环绕蜂箱上下翻飞。横县南乡镇广龙村村民黄业鹏在自己的养蜂场里,小心翼翼地整理蜂箱、提取蜂蜜,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蜂蜜好不好,先看蜜源地。与大多数养蜂人一样,黄业鹏一年四季都带着他的蜂箱到处追花采蜜,全县17个乡镇,他几乎走遍。眼下正值春夏之交,荔枝花、龙眼花竞相盛放,乌桕花紧随其后,对于养蜂的农民们来说,这也是一年当中收获最大的一季。

  据了解,每一届的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黄业鹏都参加。其蜂产品以纯天然、原生态、高营养的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销路不愁、订单不断。黄业鹏透露,中蜂每年产蜜一两千公斤,售价每公斤40至60元,连同蜂王浆、花粉等产品,每年他家的收入将近10万元。

  黄业鹏30多年的养蜂史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养蜂业,他言传身教。2011年,黄业鹏和村里几位养蜂大户、蜂蜜营销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益康养蜂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养蜂采蜜新技术,开展培训交流与咨询服务,帮助养蜂户收购、加工、销售蜂产品,有效解决养蜂户养蜂难和售蜜难的问题。如今,大家都靠养蜂致富了。

  “水鸭”旱养收益高

  别人养鸭子得先找个水塘,而横县校椅镇榃白村的谢锦华却给鸭子建起了“宿舍”。 在她家800多平方米的鸭舍里,记者看到,一只只嫩黄色的小鸭子在平地上或卧或走,悠闲自在。更新鲜的是,鸭舍中架了台收音机,这些鸭子正在收听广播节目。据谢锦华介绍,传统的水面养鸭,在养殖数量上受池塘面积的限制,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加上容易造成水体污染,会制约肉鸭养殖产业的发展。

  肉鸭旱养,大大节省养殖空间,为无水源地区养殖肉鸭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还能减少污染,更方便防疫。据了解,这种新的养殖技术,都是由广西德隆公司提供指导的。去年,在外打工多时的谢锦华回到老家,与广西德隆公司开展合作,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办起了旱鸭养殖基地。公司提供鸭苗、饲料、防疫及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农户则出地、出力。一批鸭子40天就可以出栏,每批鸭子收入过万元。

  不臭猪圈保护环境

  以前找猪场,跟着鼻子走。而如今,在横县校椅镇木力村的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的生态养猪场里,不仅闻不到那股熟悉的臭气味,连传统猪圈里脏兮兮的猪粪也看不到。

  原来,其中的奥秘都在猪舍铺的“床垫”上。据猪场场长韦德超介绍,公司引进的是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生猪在用秸秆、锯末铺垫的发酵床上吃喝拉撒睡,排出的粪便与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菌类融合后自然分解,零排放无污染,整个猪舍看起来干净整洁。现在,工作人员只需隔段时间对发酵床进行整理,为垫料“翻翻身”,以便发酵菌能更及时地分解生猪的排泄物即可。

  韦德超养猪多年,猪舍的脏、乱、臭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现今这个大难题不但有效破解,还形成了全新的生态循环链,可谓一举多得。生态养猪、有机种植,打造绿色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了解,自2011年起,木力村因地制宜实行土地流转,积极引进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使其流转的400多亩土地得到了集中管理,形成了一个集饲料加工、畜牧养殖、无公害果蔬种植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截至目前,横县润达畜牧有限公司的生态环保养殖场已完成投资760万多元,无公害果蔬基地完成投资440万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