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安置了2300多名越南归侨在广西来宾凤凰华侨农场,他们在越南时大多数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现如今,这些归侨的后代们多数都不愿意像父辈一样在农场务农,他们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和技能,从而选择外出打工。而沈世威、黄兴成在经历过打工的艰辛、创业的失败后,最终回到农场继承父业,在华侨农场农业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找到了人生的创业目标。
沈世威、黄兴成的父母都是越南归侨。父母们自1978年回到中国后就一直在农场里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大半辈子,仍是一无所获。高中毕业后,两人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开始了打工生活。“我们在工厂里打过工,做过销售员,但是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只能维持生活。”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打工经历,黄兴成很是感叹。
几经辗转,他们在凤凰华侨农场标准化蔬菜基地里分别承包了10亩地,每年按季节轮种胡萝卜、芥菜、芋头等经济作物,人均年收入可达8万元以上。
“我们的蔬菜基地有3000多亩,是真正的现代农业,蔬菜全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要求种植,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很畅销。”沈世威骄傲的说,他们种植的都是“订单蔬菜”,按收购合同的品种来种植,蔬菜远销南宁、桂林和区外的广州、贵阳、长沙等地。
聊起自己种植的蔬菜,黄兴成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农场负责基地维护、技术指导,提供种植信息,他们两人主要负责抓基地管理,抓种植质量,并负责联系蔬菜收购商,找销路。
“打工始终不是归宿,于是我们决定回乡创业,刚开始继承父业开始种果。但是好景不长,果树得了黄龙病,我们只能放弃。”沈世威说。2007年,农场开始发展蔬菜基地,机耕路、喷灌、标准化种植,看到这个现代化蔬菜基地,两人商量之后决定租几亩地来试试。种菜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很多学问,选种、施肥、种菜、采收,他们从点点滴滴开始学习。
如今,沈世威、黄兴成不仅是蔬菜基地里的承包大户,更是蔬菜基地的技术指导员,指导其他农户种植蔬菜。市场不景气时,他们担任蔬菜代收商,帮助其他承包户找销路。
“如今蔬菜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我们打算介绍更多的归侨后代到基地来种菜,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同时,打算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蔬菜深加工企业,只有走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之路,才能降低市场风险。”说起对未来的打算,沈世威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