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武鸣区府城镇交出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武鸣区着力打造武鸣兰海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记者 农建昌 摄

  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唐秋艳 农建昌)特色产业如珠串联、百花竞放,乡村美景处处可见、一派生机勃勃,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足美满……近日,南宁云、南宁新闻网“走进县区看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南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武鸣区府城镇,发现该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心用情用力去挖掘乡村潜力,使农业现代化、农民专业化、农村美丽化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相互融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废旧老屋去 良田美景来

  小乡村变身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平坦整洁的村庄小径,风格一致的楼房外立面,诉说“乡愁”的手绘墙画,还有乡村韵味景观小品……武鸣区府城镇喜庆村潭孟屯位于府城至武鸣公路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民族聚居村屯。走进潭孟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羊蹄甲树,整个村屯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

潭孟屯村口凉亭与羊蹄甲树相映成趣。记者 唐秋艳 摄

  再往村子里走,随处可以看到橙红色的环保材料屋顶瓦、白色墙体腰线、精致的微菜园,以及农户利用旧农具、坛坛罐罐、废旧轮胎等材料装饰一新的庭院,与远处高大的羊蹄甲树相映成趣,勾勒出了一幅和谐自然、绿意盎然的乡村美景。

喜庆村潭孟屯的墙画和微菜园形成特色小景。何凯 摄

  不仅如此,潭孟屯村民还将壮民族图腾“双头鸟”、壮民族符号“壮锦”等元素,用作建筑屋顶装饰、翘角、外墙、大门装饰等,突出壮乡骆越文化建筑风格,打造具有浓郁壮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

  记者了解到,此次风貌提升改造,潭孟屯对37栋楼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同时在提升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发挥本地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打造集农业生态旅游、农特优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乡村风貌观光为一体的新农村。2021年,潭孟屯被列府城高速沿线重点打造的风貌提升示范屯。

  其实,像潭孟屯这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颖而出的村屯,还有很多。据了解,今年以来,武鸣区着力打造武鸣兰海高速沿线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共有打造48个设施完善型村屯,对3053栋农房立面、坡屋顶进行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沿线村屯群众纷纷响应,积极主动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一起建设美丽家园。

村民家门口井井有条、生机勃勃的微菜园。记者 唐秋艳 摄

  现如今,武鸣区府城镇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当地村民在守好壮族乡愁、护好青山绿水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

武鸣区府城镇喜庆村潭孟屯乡村振兴风貌改造成果。记者 农建昌 摄

  瓜果香飘万里 村民喜笑颜开

  “有奔头的产业”托起了乡村振兴梦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近年来,武鸣区府城镇永共村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打造果蔬大棚产业,通过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助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助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托起了永共村老百姓们的乡村振兴梦。

武鸣区府城镇永共村果蔬大棚。记者 农建昌 摄

  曾经,永共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因耕地面积少产能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缺技术缺人才、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等,曾被自治区定为“十二五”贫困村。现如今,永共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基地、成立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不仅于2018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还走出了一条“有奔头的产业”致富之路。

永共村种植的哈密瓜将于国庆节期间上市。记者 唐秋艳 摄

  记者走访发现,在永共村大棚果蔬产业示范园育苗大棚里,30余万株优良果苗成功在这里扎根“安家”,一株株优良果苗长势喜人,一个个白色大棚就是群众致富的希望。在其中一个大棚内,记者看到,一颗颗凤梨释迦果实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凤梨释迦果实的香甜气味。据介绍,凤梨释迦果苗是该示范园主要培育的果树苗,为了试验果树苗的挂果率,该示范园还种植了一批果树,经过精心养护,该批果树已经结出了第一批试种果实,预计到明年春节,南宁人就可以吃到南宁本土种植的凤梨释迦了。在大力发展凤梨释迦和泰国红宝石青柚等果树育苗的同时,永共村还种植了颇有名气的‘永共哈蜜’。在哈密瓜种植大棚内,一排排瓜藤整齐划一,一根瓜藤上结有一到两个哈密瓜。

永共村试种凤梨释迦挂满果实。记者 唐秋艳 摄

  “以前我们找不准路子,大家这个瓜种一点,那个果种一点,没有形成产业。现在,在上级政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鼎力支持下,在村干部、群众、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永共村因地制宜,大力种植哈密瓜,形成了我们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大棚600亩1500多个,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预计2021年底达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3万元。”永共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黄炳相说到。

永共村的果树苗大棚。记者 唐秋艳 摄

  将农业打造成“有奔头的产业”,以大棚种植产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永共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方式,拓宽了农户的销售渠道,为推动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衔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党员带头树先锋 提高“造血”能力

  让村民看到“农民是一份有希望的职业”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在永共村大棚种植产业示范园内,一块标注着“府城镇永共村党员创业带富示范基地”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永共村第一书记及村书记带头号召农村党员亮身份、作承诺,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做表率,涌现出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

永共村民种植的哈密瓜喜获丰收。资料图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所以,我们想要吸引年轻人回村,把他们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要让村民看到‘农民是一份有希望的职业’,乡村才能可持续发展。”永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龙介绍说。

  “永共村以前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行政村,由于收入有限,村里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现在,我们村的年轻人都回来了。”黄庆龙介绍,现如今,永共村党支部通过“集中授课”“流动讲堂”等方式,由党员能人手把手传授整枝、施肥、防虫害等技术,实现“良法到人,良种到棚”,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务农的经济收益,培养了一批技术带头人。

永共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庆龙接受记者采访。

  该村村民梁干祖勇于引进新技术,带动149户农户开展大棚果蔬种植,现1500多个大棚的种植面积达600亩,年创收约1500万元。杨军兴依托永共村老杨屯的区位优势、特色资源,组织20余户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打造集瓜果采摘、农家美食为一体的特色休闲农旅产业,年接待游客近万人。

  此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永共村先后荣获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卫生村”、南宁市“百佳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府城镇“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四星级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