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西民族地区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

  “十四五”时期是广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快速推进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必须立足广西区位优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三大定位”重要指示[i]、“四个新”总要求[ii]、“五个扎实”的重要讲话精神[iii],紧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总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iv],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打造生态宜居幸福乡村,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上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之路[v]。

  以习总书记“三大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西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关注广西边疆民族生态优势、肯定广西民族地区现代特色农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为广西民族地区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广西党委和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广西区位、生态、交通等优势明显,有利于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阶段特征,牢牢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广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vi]。

  广西河池市环江县毛南族群众代表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毛南族实现脱贫的喜悦心情,表达坚定不移跟党走、再接再厉建设好家乡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得知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我感到很高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vii]“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既是要求,也是承诺。习总书记批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句话宣示了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民族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使一个人掉队,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群全部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党中央把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实行兴边富民行动,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viii]。

  因此,广西加快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先行试点工作,塑造美丽乡村之“形”,充盈乡村产业之“实”,铸牢乡村文明之“魂”,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随着北部湾城市群、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RCEP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等平台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壮美广西乡村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的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城镇人口等将不断拓展、优化,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总量亦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有利于广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促推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一、当前广西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强区建设面临形势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十三五”时期,广西作为边疆民族团结地区,在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取得历史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对广西脱贫攻坚指示:农业农村发展成为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亮点,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广西民族地区推进特色农业强区建设现状分析

  1、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逐步形成特色农业产业格局。

  广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为1675万亩,比国家下达任务量多175万亩。完成糖类蔗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为1152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700万亩。广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引导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广“优质粮食工程”,“订单农业”,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稳步推进南宁高标准“大粮仓”建设项目。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先发展优质稻、优质杂交玉米、冬季马铃薯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面向粮源基地县及优质大米产区,做大做强主粮加工业,培育壮大粮食育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相关的产业链,打造区域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2020年至今,虽然广西也不同程度遭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广西年榨季蔗糖产量基本上稳定在604万吨以上,2020年实现连续三个榨季蔗糖产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为国家食糖安全作出重要贡献。“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全面提升。生猪倒逼实现由小散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型,产能较快恢复;园林水果产量2140.2万吨,居全国第一;蓝菜产量(含食用菌)3636.4万吨,是全国重要的南莱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和全国最大秋冬菜基地;牛羊肉、禽肉、禽蛋和水产品等量足价稳。科技兴农成效显著。据统计2020年,全区农业3S技术科技进步责献率达48.7%,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03%,位居西部民族地区第一位。设施种植、设施畜禽养殖和设施水产养殖等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崛起,数字化农业迎来发展风口。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加速推进。深入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区“双高”基地实现肥药“双减”质效“双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81.5%,2020 年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95%。全区累计发布农业品牌199个,品牌总产值657亿元,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打造了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桂林罗汉果、容县沙田柚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区域性公共品牌。

  2、民族地区现代示范园区创建成效突出

  建成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自治区园区为骨干、市县乡村级园区为基础的梯次推进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和品牌化水平显著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效果越来越明显。建设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现增点扩面提质升级。截止2021年7月,全区共认定示范区(园、点)13851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区339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50多亿元,吸引社会资金690多亿元,实现经营总收入1470多亿元,旅游总消费70多亿元,带动务工人数约60万人,人年均务工收入8946元;带动贫困户超过28万户,户均增收达1890元,其成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平台成果喜人。截至2020年7月,在核心示范区建设基础上升级打造了一批国家级产业平台,累计获批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3个已通过认定,获认定的数量排西部省区前3位;累计获批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总数名列全国前5位,累计获批建设2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ix]。

  3、全新构建民族地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

  启动建设各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8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多家,基本形成市市有特色加工集聚区、县县有规模以上加工企业、每个优势特色产业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在新冠疫情之下,2020年,全区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仍然提高到57%,年销售额亿元以上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65家,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7600亿元,同比增长10%。初步形成以崇左、来宾等为重点的蔗糖加工集聚区、北部湾粮油加工聚集区,以及桂北果蔬、桂中南现代中药、桂东南畜禽产品、桂南水产品、桂西南香料、桂东南和桂西北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330亿元。农产品冷链物流、农村电商、众筹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活力显著增强。

  4、民族地区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加速成长

  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土地确权、提供人才保障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措施,全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显增加。据2019年广西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7.1万家,比2017年增加了1.4万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87万个,家庭农场1.16万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38家、自治区级238家、市级1093家,发展产业化联合体59个。高素质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2021年8月,在广西创建了全国首家“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及首家“西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培训学院。”

  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万多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800多人、农业经理人600多人,涌现了全国十佳农民、乡村振兴能手赖园园等一批优秀新型农民,部分高素质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异军突起,成八桂种田“新主力”,在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乡村振兴持续激活民族地区新动能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成为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突破口。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使用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和宅基地有偿腾退机制,以“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三权分置”以及“小块并大块”等模式,倒逼县一级盘活土地资源。2020年,全区推动14个设区市购买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购买任务不低于2.25万亩。有效解决了乡村发展所需资金、产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瓶颈问题。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全国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有序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作制改革等工作,全区累计完成清产核资单位数27.1万个,核实资产总额910.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50.9亿元。土地确权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土地确权颁证率达98.35%,建立完善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土地确权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2019年底,全区累计建立97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1409.6万亩,相当于二轮承包地面积的42.2%,有效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三变”改革注入动能,全区30%的行政村开展农村试点。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9年全区所有行政村达到4万元以上;62.5%的行政村达到5万元以上,“造血”功能增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今年年底,全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将达3700个,“三农”金融服务室覆盖率将达90%。全区14个设区市共上报备案乡村振兴试点村349个,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6、美丽广西乡村及民族地区绿色建设大展风采

  “民族团结村”“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绿色乡村”和“幸福乡村”持续推进,真正做到层层递进、相互衔接、互为促进。前三阶段任务圆满完成,第四阶段全面启动“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与村容村貌提升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共同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提升。2019年,全区完成了350个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8%,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9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推进,经过治理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以上。全面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发动群众自

  己拆、自己改、自己种,村庄变得通透、环境搞得整洁。实施32条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建设,一大批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完成改造,初步塑造和形成了“传承文明、民族团结、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广西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7、民族地区农民脱贫增收目标如期实现

  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截至 2019年底,广西实现450万贫困人口脱贫、4719个贫困村出列、46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2019年,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498.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76元,增长10%。产业扶贫挑起全区脱贫攻坚“大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扶贫产业,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4.18%。2016-2019年,全区已脱贫人口中,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的有370.03万人,占脱贫总人数的8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1.2个百分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平均2773元增加到2019年底10600元,翻了两翻。

  (二)广西民族地区推进特色农业强区建设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结构也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x]。“十四五”时期是广西与全国同步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历史关键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格局、推动广西由农业大省区向现代特色农业强区迈进的重大机遇期。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要以乡村振兴示范区统揽新阶段“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全面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建设。[xi]

  “十四五”时期,广西加快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强区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1、新机遇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逼农业提质增效;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培育广西农业农村发展在区域竞争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新优势。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在机遇中寻求破题立新、在机遇中寻找有效路径。“十四五”时期,广西农业农村发展有着多重叠加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西发展、关注广西生态优势、肯定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重大部署,给广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二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多年来持续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下,构筑民族地区兴村振兴先行示范区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广西农业由大进强的拐点和窗口已经出现,给广西各地打造“两市一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转型机遇。三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极大夯实了广西农村发展基础,为加快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做了规划布局,为加快广西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新挑战

  广西农业农村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领跑乡村振兴以及四川、江西等中西部农业农村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一是农业综合竞争力有限,全产业链延伸打造不足,农文旅融合的潜能和优势还有待充分挖掘,品种品质品牌“新三品”建设在全国虽然起步较早,但尚未形成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新的竞争优势;二是农业增效获利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科技支撑力度仍然不足,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三是乡村振兴建设短板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不够完善,村庄规划、乡村风貌和农村人居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5%,贫困地区脱贫后通过发展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脱贫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亟待进一步拓宽。

 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