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祥市上石镇练江村乡村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一、自然禀赋和文化资源情况。

  练江村位于上石集镇的南面,距离凭祥市主城区约15公里。东面毗邻热林中心伏波实验场,友谊关工业园至油隘二级公路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村下辖5个自然屯,18个村民小组,505户2025人,是典型的壮族生态聚集村落。全村耕地面积1458亩,其中水田面积1172亩,畲地面积286亩,有山林面积8550亩。村内现代农业特色突出,主要以种植水稻、百香果、葡萄、桑葚、黑皮冬瓜等亚热带瓜果蔬菜及小龙虾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具有壮族元素的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坐落在生态田园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民风淳朴、乡风和谐。村内至今延续着壮乡歌坡、丰收节、庙会、抢花炮、舞麒麟、百家宴等民俗节庆活动,非物质文化资源禀赋突出,具有很高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价值。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2016年底,在旅游政策和规划的带动引领下,凭祥市宝岛美人椒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现更名为“凭祥市四季恋歌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成功创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练江村依托示范区内蓬勃发展的现代特色种养殖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文明富足的美丽乡村。目前,练江村域内开发有美人山民宿、上石北帝庙会、上石柑果节、特色水果采摘等一批旅游项目,并促进抢花炮、舞麒麟、唱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常态化,集山水田园观光、特色农业休闲、乡居度假养生、传统非遗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村落。

  三、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一)文化遗产现状。

  练江村属于壮族聚居村落,这里至今延续着壮乡歌坡、丰收节、庙会、抢花炮、舞麒麟、百家宴等壮乡独特的民俗风情。每年正月开展游园活动,麒麟舞表演,舞狮队到各家各户进行拜年祈福;正月十四开展北帝庙会活动,祈福农民风调雨顺。“二月二龙抬头”开展百家宴活动,促进各民族团结交流。民俗节庆活动既传承了宝贵的民俗风情,又增强了文化遗产的自身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延续和弘扬发展。

  (二)文化展示体验载体。

  练江村域内的农业旅游示范区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展示平台,游客可近距离参观现代农业先进的种植技术、优良品种培育和特色品种研发等,充分体验田园乐趣享受之旅。此外,练江村以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为出发点,积极打造中华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田园观光生态廊道”、理论山歌台等文化展示宣传阵地,成为展示壮乡精神风貌的活态窗口。

  (三)人文环境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练江村积极打造秀美恬淡的人居环境,制定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村民们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自发美化家庭小菜园和房前屋后,屯内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改造,村内158户被评为“乡村风貌改造积极户”;利用村内公共区域打造中华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田园观光生态廊道”、理论山歌台、感恩塘、鸳鸯塘等展示载体;巧用壮族文化元素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进行房屋立面改造和庭院建设,推动文化上墙,弘扬中华美德和文明时代风尚。组织党员、青少年、村民群众到法卡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学家训、说家规、传家风”活动,每年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媳。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义务植树、扶贫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山清水秀的生态村庄中激荡淳朴民风、文明乡风。

  四、旅游产品开发情况。

  (一)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规划“四园两区一中心一码头”,即四季恋歌园、特色水果园、休闲观光园、循环种养园,餐饮宿营区、漂流娱乐区,游客服务中心,漂流码头。核心区以种植特色果蔬为主导产业,为游客提供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休闲采摘、餐饮娱乐、民宿客栈等旅游活动项目。同时,旅游区结合当地风土民情,不定期开展民俗节庆活动、农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

  (二)上石北帝庙会:上石北帝庙会于2016年入选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农历正月十四举办北帝庙会节庆活动,开展花炮巡游、抢花炮、舞麒麟、山歌对唱、中越民俗文艺表演、百家宴等一系列隆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

  (三)上石柑果节:上石柑果生长在深山坳里,方圆20~30公里都是山林,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由于受生长环境、日照时间、特殊气候的影响,上石柑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气味。每年十二月初举办上石边关旅游节暨柑果节,开展中越文艺表演、民俗表演、趣味竞技及特殊美食等活动。

  (四)伏波山天然氧吧骑行:伏波山林木葱郁,植物群落高大茂密,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常年平均温度较市区低3-5℃,是极适合开展漫步骑行的天然生态氧吧。

  (五)特色农产品及美食:柑果、山茶油、黑美大冬瓜、黑糯米酒、五色糯米饭、油炸等。

  五、乡村民宿建设情况

  美人山民宿位于四季恋歌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内,占地面积3263.5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05.28平方米,是一座集度假、住宿、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宿酒店,总投资额1500万元。美人山民宿以新中式为主题装修,既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又充分展现了现代酒店的经典与别致,努力营造亲切、温馨的服务环境氛围,使入住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民宿远眺睡美人山,景色宜人,绿树掩映,庭院内种植红木棉、佛肚竹等大量南方特色植物。民宿四周草木清脆,花果飘香,充满田园风情。

  利红山庄位于练江村内,为一栋三层半建筑,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套15间客房,2间KTV包间,是集住宿、餐饮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民宿。利红山庄充分利用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壮乡乡村淳朴的人文氛围,结合壮乡传统民居施工工艺,为旅客提供舒适如家的居住体验

  六、人居环境建设情况

  练江村内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穿村中央而过,村间巷道整洁干净,粉墙小楼错落有致,村民们生活怡然自得,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练江村积极开展“三清三拆”乡村振兴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乱搭乱建,清理卫生死角;完善村屯路网、巷道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和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村前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儿童滑梯等休闲娱乐设施;提升村内主干道及沿路周边绿化景观,设立景观花架,种植各类花卉,还对老房屋进行修复,对外墙装饰、窗花、阳台等改造,围绕道路、河流、村庄等区域,见缝插绿、见地植绿,努力打造“一路一景”“一村一色”。同时,合理利用村庄主要出入口、墙面墙体等,打造公益广告风景线,打造了一个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

  七、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一)党组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作用情况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的指导思想,练江村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了“党支部+”的新模式,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基层党建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度融合,带领群众在乡村旅游等致富路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称号、2020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定为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编号ZGSD4-7)、2020年获第一批广西兴边富民示范村,2020年获“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20年获“崇左市民族团结示范村”,2019年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2019年获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利益联结模式和村民参与、增收情况

  通过成立练达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百香果等产业。同时,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社员在得到务工收入的同时还能得到合作社分派的二次分红。2020年练江村率先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盘活历年村集体经济沉淀资金,购买横幅制作机承揽横幅制作任务,拓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完成村集体经济向可造血模式转变,达到了产业兴旺、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八、创业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情况

  近几年,随着练江村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各村屯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村庄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同时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培训和就业的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美人山民宿、四季恋歌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等多个旅游项目共为当地村民提供80余个工作岗位。此外,练江村积极落实各类政策扶持外出务工返乡就业的村民或在本村屯就业的村民,创新“党支部+”模式,引导群众发展产业,成立村民合作社发展百香果、丝瓜、冬瓜、葡萄、鱼类等特色种养1600多亩,每年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组织村民参与边贸产业,社员每年分红不低于2000元。2020年,村集体还购置横幅机对外经营广告宣传业务,创收8.4万元。

  九、可推广复制经验做法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了“党支部+”的新模式,引领带动成立“合作社理事会、党群理事会、平安建设理事会、脱贫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按照职责管理屯内事务,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和管理本村事务、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共同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二)树文明新风,培育时代新人。通过组织宣讲、集体学习、张贴标语等形式,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落地生根。同时,打造中华传统美德和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田园观光生态廊道”、理论山歌台等宣传阵地,组织村民群众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学家训、说家规、传家风”活动,每年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媳。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扶贫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山歌队、舞蹈队,把“爱、敬、诚、善”教育融入传统节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整合资源,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增收。围绕景区开发建设带动当地群众通过参与就业、投工投劳、土地流转、参与经营等方式实现增收。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党支部带领合作社社员发展特色种养,组织群众参与边贸产业,村集体购置横幅机对外经营广告宣传业务等,实现村民创收增收,推动了农村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等新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