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姚山村:乡村风貌的幸福蝶变

  “走进乡村看小康”系列报道⑧

  记者唐正芳通讯员黄秀成

  小菜园替代了矮旧房,村巷变成了可以两车相会的沥青路……近日,村民黄祺全骑着电动车路过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旧廖屯时竟然迷路了。他惊讶地说:“短短一段时间这个村怎么变得这样靓丽,我都不认识了!”

  是的,姚山村发生了巨大蝶变。今年3月以来,覃塘区开展乡村风貌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姚山村从普通村庄中脱颖而出,成为乡村风貌提升的精品示范点、自治区乡村治理现场会现场点。

  姚山村之所以能实现华丽变身,“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功不可没。“‘一组两会’成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引领作用。”姚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陶伟杰说。“一组两会”建立了“屯党小组提议、户主会或户代会议决、理事会执行”的协商自治制度。如今这个制度在姚山村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姚山村,按当地习俗,在大门前砌一堵“照壁”可以避邪。122户的姚山村林村屯共有“照壁”54个,一般高3米多、长6—20多米不等。有的影响了巷道通行,有的挡住了邻居采光。林村屯党小组认为,提升乡村风貌首先要从拆除“照壁”开始。

  3月23日,林村屯举行户主大会,每家每户都派人到场,当听到“拆除照壁”的提议时,会场肃静。好一会,才听到有人说:“为什么要拆?不拆行不行?”在充分讨论了1个小时后,“一组两会”副理事长黄有福举手说:“先拆我的。”村民不再言语。

  当日,黄有福家门前的“照壁”应声倒下,村民强烈感受到了林村屯“不破不立”的决心。3月26日,大型挖掘机进场,该屯铁路以南的45家“照壁”顺利拆除,其他的“照壁”也在不久后全部拆除。

  在姚山村风貌改造过程中,贵港市领导现场调研后给出的建议是“通透”,如何做到?针对见缝插针的乱搭乱建及乱堆乱放乱象,“一组两会”立刻行动,在政府驻村工作队带领下,做通了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对旧房、杂物、猪圈等该拆的拆、该清的清。

  如今,“通透”两字在这里处处可见:四通八达的村道,足足有5米宽,会车完全没有问题;各家各户的阳台上,抬眼可见楼下的小花园、小菜园、小公园;邻居的楼间距很宽,或以富贵竹相隔,或以风景树相望;村民活动中心建有篮球场、健身场所,旁边还留有三四亩地的空间。

  目前,姚山村保留了红砖房、青砖房、泥砖房等老建筑,突出岭南建筑风格,采用人字、燕尾、镬耳等山墙形式,以乡土特色窗花、腰线展示本地的习俗与文化;同时突出“壮文化”“荷文化”“茶文化”,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林村“布山那乡”。

  “我们村居住环境好了,现在正全力以赴抓产业。”陶伟杰说,目前500多亩的魔芋正长得粗壮,吸纳了2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年终就有收成;600多亩的虾稻共作项目即将签订协议,为村集体经济壮大再添动力……

  ■记者手记

  选好“领头羊”乡村大变样

  记者在姚山村采访时,村党支部书记陶伟杰一再说,“村里大变样,全靠‘一组两会’制度”。

  2011年,覃塘区大岭乡金沙村良岭屯探索出“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模式,曾妥善解决了项目征地、土地流转、山林纠纷等诸多“头疼事”。如今,“一组两会”又变成了带领姚山村发展的“领头羊”。

  实施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羊”这部分“关键少数”。“一组两会”村民自治制度就是将“关键少数”团结在一起。他们不仅是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的具体落实者和实践者,也是振兴乡村的中坚力量,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实保障。他们像一块吸铁石,将党员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干实事;更像一面旗帜,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带领大家共奔小康路。

  新时代呼唤更多像“一组两会”这样接地气的基层治理模式出现,带领村民凭借“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就干成”的精神头,让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快速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