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村民给人的印象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但南宁市西乡塘石埠街道办老口村三民坡的村民们却不走寻常路。7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乡学之旅”在该村举行:村里的孩子们穿着汉服在宗祠里上国学课,还将学习骑射、躬耕、茶艺等各种传统人文教育。村民们说,他们希望复原传统人文教育,重塑一个民风淳朴的新村。
村里的孩子来读经
在雕梁画栋的三民坡黄氏宗祠,大厅右侧的厢房被改造成了“三民学堂”。地板上铺了席子,放置有蒲团和矮桌,一派古代书院气息。当天下午,十多位身穿汉服的小学生在行过庄严的拜师礼后进入“三民学堂”,盘腿而坐,而后学习礼仪、读古代经典。
“除了国学经典,我们的课程还有骑射、躬耕、茶艺等传统人文教育,村里6-12岁的孩子都可以来学习。”三民学堂国学馆邓新宁说,村里人希望通过这样的新形式,让村里的孩子们学经典学做人,希望重塑一个“路不拾遗,门不闭户”的风尚新村。
文化艺术村的由来
三民坡古宅众多,但随着村民的搬迁逐渐荒废下来。如何利用这些祖宗留下来的老宅?
2011年,村民们对外发起求助,希望学艺术、设计的热心人士帮助规划设计新村,还邀请了本地的知名艺术家在本村宗祠黄氏宗祠墙外题写了“三民文化艺术村”题词。
今年3月31日,村民们和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成立了一家文化有限公司,“一方面想要通过文化改造,使旧宅实现长久价值,一方面希望能切实为村里人做一点事情。”三民坡村民、公司负责人黄强说。由于黄氏宗祠在解放前曾充当了当地学堂的功能,最后大家商量后决定,在此开办国学课,向回归传统致敬。于是,三民学堂在众人的期待当中诞生了。
“现在三民学堂主要面对本村孩子,孩子所需的教学用品,目前已有社会上的捐助者支援。每个月都有好心支持人士捐助善款。我们希望达到传承文化、净化民风的目的。”邓新宁介绍。
村民们的新理想
有意思的是,这群村民还会刷微信、织微博、用网络。
不久前,网友“邓子不语”就在广西日报微信上留言,询问是否可以通过广西日报微博、微信平台寻访从前在私塾上过学的老人,希望能够邀请他们到三民坡来上课。记者由此与该村村民结缘。
三民坡村民们的“理想”引起了网上不少人的关注。有北京的学生在网上看到他们的情况,表示暑假要到三民学堂学习传统人文课程,过一个穿汉服、读经、骑射、躬耕、学茶艺的别样暑假。
“我们将组织夏令营、冬令营、体验营,让更多村外的孩子来三民学堂上课。”黄强说,“现在稻谷即将成熟,来体验的孩子们就可以在此上一堂收割稻谷的实践课。”
“我们三民坡村民们还有很多的理想。”另一位村民黄涛展开一张色块鲜艳的本村手绘地图,向记者兴奋地说,这里要规划一个马场,那里要改造一个茶艺社,那边还做一个壮锦工艺小作坊。“我们要让三民坡老宅焕发新颜,把我们村打造成一个有文化、有传统、有意思的休闲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