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三团村:茶更香醇“三江春”

26851307568546609.jpg

从种茶到加工茶叶,龙群芳的生活有如红茶一般滋味醇厚。   李旭东 龙晓琴/摄

    口述人:龙群芳

  身 份: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乡三团村侗家妇女

  民 族:侗族

  我今年45岁,娘家和婆家都在三团村。我们这个老侗寨,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

  木楼,是我们侗家人千百年来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但住在木楼,好比睡在柴火上,麻烦也不少。特别是家家木楼紧挨,一旦失火,很容易火烧连营,有时甚至面临灭村之灾。

  听我93岁的家婆说,三团村过去三年两头有火灾,她这辈子见过的寨火,大大小小就有近20次,有些家木楼都已经修了七八次了。每次遭灾,轻则家破,重则人亡。解放前,若受了灾,只能靠三亲六故接济,没有更多帮助,有的好几年都翻不了身,寨民们真的是被烧怕了。

  从我记事起,几次大寨火我家都没能幸免,但在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家园很快又重新建好。

  1991年那场大火,我至今还有印象。当时全寨200多家木楼民房,几乎烧掉一半,其中一位村民火中遇难。

    我一家老小幸亏跑得快,捡回几条命,但所有家当全部烧光,1000多公斤新谷没留下一粒,连张板凳都没能拿出来。满眼的瓦砾废墟,大家心里有种讲不出的痛。

  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最绝望的时候,党委政府及时送来了大米、被褥和救济衣物等。那年春节,还有酒有肉过年,而且还给我们每家受灾户分别送来1000元保险赔偿补助。原来,县里之前已经帮我们每家每户统一购买了财产保险。

  我用这笔钱重新起家,买回一些旧木料,在村里党员干部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按照县乡大寨分小寨的要求,与20多家受灾户分成一个小组,搬到一个荒坡上,建起了新家。我和老公说,有党的关心,有政府支持,靠我们的双手,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2008年,自治区拨下专款,给我们少数民族村寨搞防火改造。党和政府的关爱,消除了我们侗家人的心病。

  现在,传统的火塘变了脸,村民生火做饭,用上了砖砌的灶台。家家户户改装了老化的线路,寨里建起了防火通道和10多个消防池,水管铺遍寨子,消防器材室里一应俱全。这些都是政府帮助建设的,不用村民花一分钱;还成立了村民志愿消防队,寨民从此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夜晚睡觉都安然了。

  村民们安居乐业,专心发展生产,希望过上好日子。为帮助我们发家致富,2001年党委和政府号召我们大规模种茶。

  侗家人每天都离不开茶,但以前我们只是在房前屋后零星种几棵老茶树,自采自用,够打油茶就行了,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茶叶能带来财富,可以泡出另一种味道。

  刚开始推广种茶,乡村干部苦口婆心动员,但响应不多。但我觉得,好山好水种出的好茶,应该不愁卖,于是种下了3亩。

  起初大家不懂门道,施肥经常烧根,也不会修剪。县农业局和扶贫办多次派来技术人员,在村委举办培训班,到茶园现场指点。一些村民见茶枝长得油绿,觉得剪掉可惜,不舍得下刀。经技术人员解释,大家才晓得,剪枝之后,茶树会更加枝繁叶茂,产量也就更高了。掌握了技术,我们心里越来越有底气。

  第一批种茶的村民尝到了甜头,平均每亩纯收入近2000元,我心里乐开了花。见有赚头,其他村民也逐渐跟着种起了茶叶。现在,全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300亩。

  见村里茶园面积越种越大,前几年我贷款买回一套设备,搞起了茶叶加工。靠加工绿茶和红茶,现在一年收入就有四五万元。想起以前最穷的时候,孩子开学无钱缴费,我问东家借西家,在村中急得团团转。如今,贷款还清了,新房又建起了,供两个儿子在外读技校中专,也不用再为他们的学费操心。寨子里已有10多部汽车,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和手机。

  饮水思源。我们能有今天的日子,得好好感谢党和政府。现在,县里建起茶叶批发大市场,方便了茶农。前不久,又隆重举办茶文化节,“三江春”成了我们三江茶的统一名头,相信今后茶更香、味更醇。

  ( 李旭东 杨顺丰 龙晓琴/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