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传村,这个沉浮了几千年的古村,给喧嚣都市中的人们全新的遐想空间——距梧州闹市30分钟,4000多人的村庄,夜不闭户,路无拾遗,村民一家亲。社会主义的和谐大戏在这小小村庄是怎样演绎的呢?
探新村:农民自发建设
在距梧州市区30公里的上游,安平河由北向南与西江垂直相交,形成了一个地理坐标,古老的福传村就落在坐标点上。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清清河水绕村而行,水泥路穿村过户,千亩桑园郁郁葱葱,竹丛与小院相映成趣;崭新的游乐场不时飘来笑声;科技文化楼、村委会大楼拔地而起。
“以前村里面貌太差,有些年轻人交了朋友都不敢带回家。”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发誓“一定要改变”。2006年前后,很多在外打拼成功的年轻人纷纷反哺家乡:从村道改造到新农村建设,数百万元的资金投入,全部来源于村民自愿捐集。村委会主任吴三发说:“修建村道时没花一分人工钱,就连修路使用的搅拌机,都是在外地搞工程的村民拉回来的。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地出地。”于是,一条原本规划只有1米多宽的村道拓宽到2米多。整洁的村道建起来了,村里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改善。在村里,不仅安装有50个生活垃圾箱,还有一台专门的洒水车,村里的妇女不计报酬,轮流做清洁工。
福传村的村民们没有就此满足。为使村貌及村民生活得到更大的改善,他们选择了组建生产合作社,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道路。目前,村里先富起来的人带头出资,成立了福传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村民入股,通过集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共筹集600多万元,启动大规模的水产养殖项目。6600平方米的水产养殖网箱已建成并投入养殖生产,今年年底,项目规模将发展到两万平方米。
问和谐:村民一家亲
在福传村,有个温馨的现象:无人售菜摊——每天早上,村民把要卖的青菜一捆捆扎好,每扎一元钱,整齐地放在这个小摊上,然后回家干自己的农活。想买菜的村民挑好自己要的青菜,把钱放进纸箱。
青菜是几家人放在一起的,那菜钱怎么分呢?“我们记好自家有多少把青菜,晚上再来看看还剩下几把,卖出几把就从箱子里拿几块钱。”村民们说。在这个小菜市场,从来没有发生过有人拿了菜不给钱的情况,或者箱子里的钱被人偷走的现象。“这个菜市场已经有好几年了,大家都是这样卖菜的。”
扶贫济困也是福传村的传统。去年,在得知沙头镇双尚村发生严重地质灾害后,村民自发到村委会捐款,全村3800多人就募集到捐款2.7万元;每年春种时节,每名村干部都要帮扶一至两户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短缺的后顾之忧,使每个贫困户都能够种上地。
福传村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自2008年以来,福传村每年都举办形式多样的春节晚会和山歌会,吸引附近村子的村民前来观看。今年6月,村里还安装了13套“全民健身路径”的器材。为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福传村今年计划继续投入资金300万元,建好一个功能齐全的福湖健身公园和一个标准化的游泳池,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福传村,人们不仅踊跃参加“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评比,还自觉向“星级农户”看齐;村民不仅比谁家的收入高,而且谁家的子女读书成绩好、谁家能出大学生也成了他们“暗中较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