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山北乡:乡村新事多

    近年来,在贵港市覃塘区山北乡的村屯里,一件又一件的新鲜事、有趣事,折射出该乡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

  低碳生活入村来

  3月24日中午,正是做午饭时间,笔者在山北村陈刘屯采访时,却看不到炊烟袅袅。走进村民韦爱珍的家,她正用沼气做饭,蓝色的火焰从沼气灶里喷射而出,不到半个小时,三菜一汤就做成了。厨房里除了菜香味外,再也闻不到其他异味了,干净而整洁。韦爱珍说:“在没有建沼气之前,一年要烧4000多公斤的干柴或15瓶煤气,做饭燃料花费至少要3000元钱,厨房也因烧柴熏得眼都睁不开。现在可好了,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一家六口人做饭、洗澡问题全解决了。沼渣用来施肥,还能省不少化肥钱呢!”据了解,仅去年以来,该乡就兴建沼气池达1500多座,目前,全乡沼气入户率达60%左右。群众崇尚低碳生活,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还节省了不少开支。

  科技书籍作嫁妆

  3月22日,是该乡横罗村三岸屯陈彩虹出嫁的日子,她的嫁妆中除了摩托车、彩电、电脑、冰箱等家电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叠50多本崭新的农村实用科技书籍,涉及农村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市场信息等。新娘陈彩虹乐呵呵地说:“有了这些书籍,致富的日子就有指望了。”在山北乡,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不少群众通过“充电”,掌握了一技之长,发展生猪、桑蚕、白鸽、甘蔗、木薯等特色种养业,建起了一幢幢漂亮的楼房。谁家嫁女儿,作为家长的都时兴向新人赠送一套科技书籍,作为嫁妆,以此鼓励他们科学致富。

  足不出户当工人

  “一枚针、一捆线,一个月少说也有1200多元的收入。”3月23日,该乡二龙村上龙屯妇女谭月莉把在家里织好的12件十字绣交给厂家,口袋里就多出了900多元。近年来,覃塘区大力引进纺织企业,为该区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这些纺织企业最大的用工特点是村民把货领回家制做,计件报酬。谭月莉说:“我们从针织厂把货领回家后,一边加工,一边料理小孩和家务,在家就变成了一个工人喽。”笔者发现,这些针织饰品加工技术要求不高,工序简单,花费的时间也不长,加工费每件20至100多元,这种计件报酬方式深受农村妇女的欢迎。据了解,在该乡最少有1000名农村妇女在家中从事针织饰品加工业,月收入不少于1000元,让她们足不出户就变成了产业工人。